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AI写手”出来的东西,总有那么点……怎么说呢?不是说它不好,逻辑条理清晰,字数管够,格式整洁得不像话。可就是少了那股劲儿,那股属于“人”的味道。那种尴尬,就像你在社交场合,遇到一个完美得体的机器人,彬彬有礼,滴水不漏,可你就是聊不下去,因为你知道,它没有情绪,没有故事,更没有那个让你突然噗嗤一笑的“跑偏”。咱们今天就聊聊,怎么让咱们的笔头,哪怕是借助了AI的力,也能避开那些尴尬,别把自己写成个“尴尬人设”。
首先,最大的尴尬,莫过于那股子“端着”的劲儿。AI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太“正经”,太“规范”。像是教科书里抠出来的定义,或是标准答案模板。生活是流动的,是有毛刺的,是有偶尔的语法错误的,那才是真。我写文章,从来不太在意什么“总分总”,上来可能就是个突兀的细节,一个场景,甚至一句牢骚。你得让文字“喘气儿”,有呼吸感。比如写一段经历,别像报流水账:“我去了一个地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可以从一个感官入手:“那天的阳光晒得人脸颊发烫,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咸腥味儿,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几声汽笛。”看,这样是不是画面一下就出来了?别怕句子不完整,别怕偶尔的跳跃,那反而是思绪真实的轨迹。
第二个尴尬是“空洞”。AI太擅长堆砌正确的废话了。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那些网上随手一搜就能找到的信息,毫无新意。你让它写“努力的重要性”,它能给你洋洋洒洒几百字,告诉你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要坚持不懈,要克服困难。听着都困了。真正的写作,得有“血肉”。得有你自己的故事,你见过的人,你经历的事。同样的道理,你可以讲一个你亲眼看到的普通人,如何因为微小的坚持,最终改变了命运的瞬间。那个卖报纸的大爷,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他也许没有大富大贵,但他的韧劲儿,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打动人。把你的观察,你的思考,甚至你的偏见(当然得是建设性的偏见)揉进去。让你的文字里有烟火气,有泥土味儿,有街头巷尾的嘈杂,有午夜梦回的孤寂。
再来一个大尴尬,就是“语言的贫乏和重复”。AI喜欢用那些它数据库里最高频、最“安全”的词儿。结果就是,满篇文章看下来,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形容词、副词。读起来像嚼蜡。咱们自己写,要刻意去“玩”文字。同一个意思,有没有别的说法?“高兴”除了“高兴”,还能是“心花怒放”,“乐开了花”,“嘴巴咧到了耳朵根”,甚至是“那感觉,像夏天突然吃到了冰镇西瓜”。别总是“非常、十分、极其”,试试“简直了”、“那叫一个”、“透着一股子……味儿”。偶尔用点儿方言,用点儿俚语,只要不影响理解,反而能增加亲切感和个人风格。句式也一样,别老是“主谓宾,主谓宾”。可以倒装一下,“那场雨啊,下得真大!”比“那场雨下得真大”是不是更有感觉?试试把谓语提前,把状语后置,甚至是故意弄个长得要命的复合句,里面套几个从句,让你读起来需要稍微绕个弯儿,但绕出来后,那种意思的层层递进,是简单句给不了的。然后紧跟着来个短句,戛然而止,形成对比,制造节奏。这种节奏感,是AI很难模仿的。
还有就是“缺乏观点和灵魂”。AI可以整合信息,但它没有真正的“思考”。它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观点比那个更重要,它没有价值判断。人类的写作,尤其好的写作,一定是有作者强烈的个人烙印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情感是什么?是愤怒,是悲伤,是嘲讽,还是赞美?把这些情绪大胆地放进去。你的文章,不是要当无情的资料库,而是要成为你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别害怕暴露你的“不完美”,你的犹豫,你的困惑。有时候,坦诚地展现思考过程中的纠结,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个瞬间的迟疑,那个不经意的叹息,都是“人”的证明。
所以,怎么避免变成“AI尴尬人设”呢?
首先,多看少写,不是让你偷懒,是让你看“人”怎么写。去读那些有生命力的文字:豆瓣里走心的影评,知乎上高赞的回答,公众号里刷屏的个人故事,甚至是你朋友圈里朋友的真情实感。感受他们的语调、他们的用词、他们的情绪波动。模仿,不是照搬,是学习那种“活”的表达方式。
其次,放下“正确”的包袱。写作不是考试,不是要你写出最标准的答案。写出你的真实,你的独特。别怕犯错,别怕用词“不高级”,只要它准确地表达了你的意思和感觉,那就是好词儿。
第三,注入你的体验和感受。把你自己“塞”进文章里。写你闻到的气味,你摸到的质感,你听到的声音,你心里掠过的微小念头。那些独一无二的感官和心理细节,是AI无论如何都无法凭空捏造的。它们是你的专利。
最后,拥抱“不完美”。有时候,一点点“磕绊”,一点点口语化,反而让文章更接地气,更像一个真实的人在跟你聊天。别追求那种磨平一切棱角的顺滑,那往往意味着个性的缺失。
说到底,AI只是工具。它可以帮你搜集资料,可以帮你调整结构(虽然我觉得它在这方面也挺套路的),甚至可以帮你快速生成一些基础文本。但它给不了你灵魂,给不了你视角,更给不了你那种只有经历过生活、感受过喜怒哀乐的人才能拥有的共鸣。所以,用好AI,但别被它同化了。记住,写作是你和世界的对话,是你内心的回响。别让你的回声,听起来像一段冰冷的程序代码。要做个有血有肉的写作者,别当那个“AI写作尴尬人设”。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