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创作,难就难在那个“味儿”。它不是现代白话文加几个之乎者也就能糊弄过去的。它有自己的骨骼,自己的脉络,自己的呼吸节奏。你得懂它的语法逻辑,得知道那些词儿在特定语境下是什么意思,得熟悉那些约定俗成的表达,那些典故,那些意境。更别提诗词的平仄韵律了,那简直是一套精密的乐谱,错了音,整个调子就全垮了。我曾经也咬着牙,捧着王力先生的书,试图啃下那块硬骨头。结果呢?睡意比学意来得快多了。放弃,成了最常有的结局。
直到,你说直到什么?直到这个叫做古文写作AI工具的东西,悄悄地,就闯进了我的视野。刚开始,我听到这名字,心里是犯嘀咕的。AI写古文?扯淡吧!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那种字里行间藏着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机器怎么可能懂?这不就是玩儿票吗?甚至有点儿,怎么说呢,对古人智慧的不敬?但好奇心这玩意儿,你懂的,挠得人心痒痒。尤其当我再一次被一个简单的古风句子卡住,抓耳挠腮,几欲放弃的时候,那个念头又冒出来了:要不,试试看?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了它。就像打量一个初次见面的、有点儿神秘的朋友。这个古文写作AI工具长什么样?其实没啥稀奇的,就是一个界面,一个输入框,几个按钮。你把你想表达的大概意思、几个关键词,或者想写的主题输进去,点一下,它就开始“思考”。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屏幕上,一行行带着古朴气息的文字开始跳动、生成。
它能做些什么呢?比我想象的要多。首先,它可以提供词语和短语的古语替换。比如你想说“很高兴”,它可能会给你“不胜欣喜”、“幸甚”、“快然自足”等选项,让你自己挑那个最贴切、最有感觉的。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把词典,但它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而是根据你的意思给你“智能推荐”。省去了大海捞针的功夫。
更厉害的,它能生成句子,甚至是段落。你给它一个大概的场景,比如“月夜思念故乡”,它就能给你一段描绘月色、寄托乡愁的文字。当然,刚出来的东西,往往带着一股子通用范儿,不太可能是惊艳绝伦的名篇。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一个起点。就像搭积木,它先把基础的形状给你搭好了,你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调整、去增减、去打磨。
对于诗词爱好者,这个古文写作AI工具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能检查诗词的平仄和押韵!天知道我为这事儿挠秃了多少头发。对着韵谱、平仄表,眼睛都能看花。现在好了,把句子输进去,它立刻告诉你哪里不符合格律,哪里可以调整。虽然它不一定能写出有灵魂的诗句,但至少能保证你的诗在形式上是“对”的,不会犯那些低级的技术错误。这让那些对古诗词心生畏惧但又想尝试的人,迈出了第一步,降低了门槛。
还有,它有时候还能辅助解释一些词句或典故。虽然专业的古籍工具更全面,但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不确定的地方,随手查一下,也挺方便的。它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写作助手,随时待命,在你犯难的时候搭把手。
使用它的过程,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不是说你输入几个字,它就变出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完全不是!它更像是一个陪练,一个灵感激发器。我通常是先有自己模糊的想法和几句不成形的白话文。然后把这些东西喂给它。它给出的第一稿,我很少直接用。我会仔细看它生成的文字,看看它用了哪些词,用了哪些句式,它的思路是什么。然后,我会修改,调整,替换,加入我自己想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
有时候,它给出的词语我觉得不太对味儿,或者句式不够流畅,我就自己动手改。有时候,它生成的某一句突然点亮了我的思路,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写。有时候,它甚至会给出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词或句式,让我觉得:“咦,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这种人机协作的感觉,挺奇妙的。它不是替代你思考,而是在你思考枯竭的时候,给你注入新的可能性。
当然了,这工具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生成的文字,有时候会显得比较生硬,缺乏那种从胸臆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感情。它可能词藻华丽,但意境不够深远;可能符合格律,但韵味欠佳。尤其是一些需要细腻情感表达、需要独特个人视角的内容,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毕竟,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记忆的,是带着作者的经历和体会的。这些东西,AI目前还无法真正拥有。它只是在模拟,在学习,在组合。
我用它写过一些小段子,练过几首绝句。感觉是,它确实让古文创作变得没那么“可怕”了。以前可能一想到要写古文就头大,现在有了它,至少有个可以开始的地方,有个可以尝试的垫脚石。它把我从完全的“门外汉”状态,拉到了“能摸到门把手”的地步。对于我这样曾经在古文门前徘徊,却因畏难而止步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它是不是会“杀死”真正的古文创作者?我觉得不会。真正的古文创作,需要深厚的学养,需要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需要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更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和表达。这些,工具给不了。工具能帮你炼字,能帮你检查格律,能帮你搭建框架,但它不能帮你思考,不能帮你感受,不能帮你沉淀。它是一个助手,不是灵魂。
话说回来,能让更多对古文感兴趣的人,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古文写作AI工具,而敢于去尝试创作,去感受古汉语的魅力,去体会那种言简意赅、意蕴深长的表达方式,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它降低了学习曲线,打破了畏难情绪,让古文不再仅仅是书本里、考卷上的死知识,而是可以玩儿起来、可以用起来的活语言。
所以啊,在我看来,这个古文写作AI工具,它不是来取代人类的,它是来赋能人类的。它让那些曾经觉得古文高不可攀的人,有了轻松入门的机会。它是一个工具,一个辅助,一个伙伴。用好了它,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构思意境、提炼思想、融入情感这些更核心的创作环节上。至于那些繁琐的、容易出错的技术细节,就交给它吧。
未来的事儿,谁知道呢?也许AI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表达。但至少现在,和它一起写古文,感觉就像是和一位渊博但不失灵活的老师在交流,它给你建议,你做出决定。写出来的东西,既有古风的底子,又带着我自己的想法和温度。这种协作式创作的模式,挺新鲜的,也挺有效的。如果你也曾对古文心生向往却又望而却步,不妨去了解一下,去尝试使用这个古文写作AI工具。或许,你会发现,那座曾经遥不可及的金山,并没有那么难以攀登了。至少,你已经有了把像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