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吧,全靠自己硬扛。对着屏幕,灵感像便秘一样挤不出来的时候,真想把电脑砸了。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差点儿意思,要么太干,要么太散,来来回回改,头发都快薅没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简直是从零开始,查资料都能查到昏天黑地。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个万金油,啥都得抹点儿,但抹哪儿都不够精深。
然后,慢慢地,身边开始有人嘀咕,说啥AI写作啊,智能生成啊。一开始我是不信的,觉得写作这事儿,不就是人脑子里的念头、情感、经历搅和在一起,再通过语言这个容器倒出来吗?机器?冰冷的逻辑块,怎么可能写出有温度、有灵魂的东西?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或者说,是对写作者的一种……侮辱?
但好奇心这玩意儿,它挠啊挠。加上手头的活儿实在太多,有些东西吧,又不是非得惊天动地的大作,就追求效率、达到基本要求就行。比如写个活动通知、改写一段旧文案、生成几个备选标题。于是,我就摸索着,开始接触那些所谓的AI创作写作软件。
别说,上手试了几个号称支持多体裁的智能内容生成器后,我这老顽固的心态,还真被掰动了一点点。它当然不是万能的,离了人类的脑子,它还是一台机器。但它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的能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你想啊,我要写一个电商的产品描述,特别是那种标准化的信息,比如尺寸、材质、功能特点。以前我得对着产品资料,一条一条整理,然后组织语言,还得想几个引导购买的句子。现在呢?我把产品链接或者基本信息往软件里一扔,选个“产品描述”的模板,点一下“生成”,啪!几秒钟,它就给我吐出来好几段文字,结构清晰,要点齐全。虽然语言可能有点儿“官方”,不够生动,但基础搭好了呀!我再花个几分钟,把那些冰冷的词换成带点儿温度的,加点儿促销的钩子,一篇像模像样的电商文案就出来了。这速度,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再比如,有时候写一篇新闻稿或者企业公告。这种东西,格式要求特别严,信息要准确无误,语气得正式,不能有半点儿花哨。以前写这种文体,我得小心翼翼地套用模板,生怕漏了哪个关键信息。现在用AI呢,把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人物、重要细节喂给它,它就能快速生成一个符合新闻稿标准的框架和初稿。里面的关键信息它都能给你准确地填充进去。这种标准化、高重复性的写作任务,AI简直就是神助攻。它效率极高,而且不容易犯那种低级的格式错误或信息遗漏。
还有一些需要快速发散思维的场景,比如写社交媒体内容。你知道的,朋友圈、微博、,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用户偏好。让AI来提供一些不同风格的文案,比如“活泼可爱风”、“知识科普风”、“走心治愈风”,它都能给你来几个备选。虽然不一定每个都中,但至少给了我好几个起点,总比我一个人坐在那儿,脑子像个干枯的水龙头,半天拧不出一滴水强吧?它可以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切入点或者措辞,有时候还能给我一点儿新的灵感。
甚至是一些看起来更“高大上”的体裁,比如报告大纲或者项目策划书的框架。这种东西,最要命的是逻辑和结构。AI在这方面,因为它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确实强,你给它一些关键信息、目标、限制条件,它能帮你搭出一个条理清晰的框架,甚至能把一些子任务、潜在风险都给你罗列出来。当然,里面的具体内容,比如详细的执行步骤、预算、人员分配这些,它就帮不上忙了,那是真实世界里的东西,得靠人去规划和落地。但搭骨架这活儿,它干得真不赖。
你说它能写故事吗?嗯,也能写。让它写个短篇故事,你给它人物设定、背景、冲突点,它能给你生成一个基本的情节线。但这种故事,怎么说呢,就像标准化生产出来的罐头食品,营养成分可能齐全,但味道总觉得差了点儿人味儿。人物的情感变化,细腻的心理活动,那些微妙的伏笔和意境,它现在还真的get不到。它写出来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事件的复述,缺乏那种能够触动人心弦的力量。所以,创意性、情感深度要求高的内容创作,目前来看,AI还是难以匹敌人类的。
所以你看,这些AI写作软件,特别是那些强调多体裁支持的,它就像个工具箱,里头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扳手、螺丝刀。应付标准化、结构化、效率优先的活儿,它是个好帮手;处理需要快速生成、内容相对基础的任务,它能帮你节约大量时间;在缺乏灵感或者需要不同角度的时候,它也能给你一些启发。但它不是个拥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写作者。它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喜怒哀乐,没有那些只有人才懂的微妙之处。
对我来说,现在用它,更像是找了一个异常勤奋、博闻强记但缺乏个性的助理。让它去跑腿儿,去查资料、去整理框架、去生成初稿、去改写不同版本。而我,则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需要我的地方:构思那些有深度、有情感的内容;注入我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打磨那些独特的措辞和句子;赋予文字那种只有人类才能理解的、无法量化的温度和魅力。
未来AI写作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也许有一天,它真的能写出让人分不清真假的文学作品。但至少现在,它更像是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一个效率倍增器,一个能够帮你跨越某些写作障碍的台阶。特别是它支持多体裁这一点,意味着你可以用一个工具,去应对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写作任务,不用来回切换思路,不用为陌生体裁犯怵,这简直就是我们这些文字打工人的福音啊!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毕竟,文字这玩意儿,最终还是要传递人的思想和情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