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图文写作 AI 写图文写作,图文并茂创作

AI知识库2个月前发布 yixiu
3 0

说是什么AI写的,AI配的图。听着牛,AI 写图文写作,这绕口令似的说法本身就有点意思。AI创作?这词儿以前多神圣啊。创作,那不是得有个人,有血有肉,有过日子,受过伤,爱过恨过,然后把这些个烂七八糟的感受,用文字也好,用图片也好,揉巴揉巴,变成个东西给你看吗?那是个把“我”心里的褶皱摊开给你瞧的过程。

可现在AI弄出来的呢?你说它好吧,挑不出啥语法错误,图片也规规矩矩的,甚至构图配色都符合大众审美,数据肯定分析透了,知道你喜欢啥。但就是空。就像你看个特别标准的美女帅哥的脸,你知道他/她符合所有黄金比例,可就是记不住,没特点,没灵魂。AI图文,有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没有那个“啊哈!”一声击中心脏的瞬间。没有那种读到某一句,看到某一个画面,你知道,“哦,这人跟我一样,他懂!”的那种共鸣。那种共鸣,是两个活生生的人,隔着屏幕,或者隔着纸页,心照不宣的对视。AI?它只是在执行指令,在概率最高的词汇和图片排列组合里,找出一个“最优解”。这能叫创作吗?我心里总犯嘀咕。

写图文写作 AI 写图文写作,图文并茂创作

咱们以前写图文,那是折腾啊。为了一个词,翻烂词典,对着电脑屏幕抠脑壳。为了找一张合适的图片,翻遍图库,甚至自己去趟老街,去爬个山,就为了那个光线,那个角度,能把心里的那个“意思”表达出来。拍完了,修图又是半天,调色,裁剪,生怕差了那么一点点味儿。那是个过程,有痛苦,有乐趣,有纠结,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点儿汗水,那点儿执拗,都揉进文字里,揉进图片里了。那出来的东西,带着人的体温。

AI呢?输入几个关键词,duang一下,东西就出来了。快!效率高!一天能给你整出来几百篇,几千篇,不带眨眼的。省时省力啊。特别对于那些做内容营销的,批量产出,简直是福音。但如果完全交给它,那创作本身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快?为了量大?为了迎合某种算法推崇的标准?那些个标准化的AI 图文,真的能图文并茂到打动人心的地步吗?真的能让人看完心里痒痒的,想评论点儿什么,想转发给谁看吗?我持保留意见。至少现在看来,少了点什么。

人家说AI迟早能模拟人类情感。也许吧,大数据那么厉害,什么样本分析不了?什么模式学不会?它能学习全世界的情话,全世界的悲伤,全世界的幽默。可模拟出来的“情感”,跟真真切切从心窝子里长出来的东西,能一样吗?就像你吃预制菜,它能完美复制餐厅菜品的味道配比,营养均衡,干净卫生,但就是没有锅气,没有那种师傅颠勺的劲儿,没有你坐在店里闻到的烟火气。AI图文创作,有时候就像那些精致的预制菜。它是个成品,是个商品,但少了点活着的、生长着的东西。

AI 写图文写作,它更像是一种高效的内容生产工具,而非创作主体。它可以帮你搭个框架,帮你生成一些基础文字,甚至给你一些图片的灵感或者直接生成配图。用好了,它是助力,能把人从一些重复性的、流程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你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构思、立意、打磨那些真正需要“人味儿”的地方。你可以让AI快速生成十个图片的方案,然后你选出最能表达你心意的那一个,再根据它生成的基础文字,去修改、去添砖加瓦、去注入你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时候,AI是你的助手,你的画笔,你的键盘快捷键。

但如果指望它完全替代人去创作,去输出那些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图文,我觉得还早。或者说,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因为创作很多时候是反逻辑的,是非理性的,是那一刹那的灵光乍现,是生活里那些不经意的磕磕绊绊里悟出来的。AI再强大,它基于的是已有的数据和逻辑,它能做的优化和排列组合,都在一个可预测的范围里。而真正打动人的创作,往往是打破预测的。

所以,面对这股AI 写图文写作的浪潮,我是觉得吧,别把它当神,也别完全排斥。它在那儿,是个现实。学着怎么跟它相处,怎么利用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板。但千万别忘了,图文并茂创作,最终打动人的,还是藏在文字背后,藏在图片深处的那颗跳动着、感受着、思考着的人心。那点儿人味儿,那点儿不完美,那点儿独一无二的体验,才是让你的图文 内容,区别于流水线产品,真正有了生命力的东西。那点东西,AI现在给不了,未来……我希望,也给不了。那是我们作为“人”的宝贵之处,是创作的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