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那玩意儿,真能像宣传里说的,灵感枯竭了给你“哗”一下倒满?写不下去的时候,轻轻一点,一篇文就出来了?别逗了!要是真这么神,咱还坐这儿苦哈哈地抠字眼干嘛?早就搬到海边晒太阳去了。可话又说回来,有时候急着用,或者某个点死活想不到合适的表达,它伸过来一只“手”,哪怕是有点机械的手,也比没有强,对吧?就是得会用,别被它牵着鼻子走。
所以啊,这玩意儿,不能不看,更不能全信。最近被朋友、同行问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哪个AI 写作 APP好用啊?”“有没有靠谱的推荐?”得,干脆自己摸索摸索,结合我自己那点儿磕磕绊绊的试用经验,还有平时看大家伙儿在论坛里、群里怎么吐槽怎么夸的,拉了个单子。不是什么实验室里的精确数据,就是个,怎么说呢,一份带着点儿人情味儿、烟火气儿的“排行榜”吧。权威不权威,您自己品!但绝对是新鲜出炉,热乎着呢!
打头阵的,我觉得吧,得是那个叫文思泉涌X(随便编个名字,别当真)的。不是说它写出来的东西直接就能拿去发表,谁信谁傻。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当你脑子一团浆糊,真・灵感枯竭了,你随便扔几个关键词进去,或者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它能给你吐出来一大堆角度,有的看着离谱,有的嘛,嘿!冷不丁就给你开了一扇窗!尤其适合那些需要大量铺垫或者想找新切入点的时候。就是有时候输出有点儿…呃,你知道的,AI味儿,得大修特修,基本上是给你个毛坯房,装修得你自己大动干戈。但这毛坯房要是搭得好,省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力气。
然后说说段落魔法师Y。这玩意儿我觉得更像个高级的“续写”工具。比如你一段写到一半卡住了,句子老是别扭,或者想换个说法,扔给它,它给你提供几种不同的措辞或者后续发展方向。写商业文案或者产品描述,需要堆砌点华丽辞藻但又不想自己吭哧吭哧想的时候,它能帮点儿忙。它的强项在于结构的填充和语言的“美化”(AI理解的那种美化)。原创性?嗯…指望它写出王小波的味儿,那是做梦。但至少,能让你那段卡住的文字看着不那么“死”了。
还有那个文字小助手Z。这个就比较轻量级,像是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小跟班。校对啊,找同义词反义词啊,有时候甚至能帮你把一句话换个更简洁的表达。没前面两个那么“智能”,但胜在实用,不花里胡哨。尤其适合那种“临门一脚”,或者日常写点儿不那么复杂的东西。它的AI更多体现在优化,而不是创造。就像个细心的编辑,帮你抓抓虫,提提神。它的存在感可能没那么强,但时不时就能帮上点儿小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有时候也挺舒服的。
当然,也有那种,你一试就想骂娘的。名字就不点了,免得说我砸人饭碗。反正就那样,收你大价钱,给你的东西还不如我自己随便打几个字。生成的文字逻辑不通、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干脆就是网上随便抓一大堆东西拼凑起来的,简直就是智商税!这种,你花钱买了,感觉就像往水里扔石头,连个响儿都没有。所以,别光看广告,也得听听用过的人怎么说。
说了这么多,其实绕不开一个问题:写作这事儿,到底AI能替代多少?我的看法嘛,至少目前,它替代不了“心”。那些真正能打动人的、有力量的文字,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经历、情感、思考。AI给你的,是一堆符合逻辑、语法正确、甚至文采斐然的词句组合,但它没有温度,没有灵魂。它是个工具,一个助手,甚至是个激发器,但它不是作者。它能帮你搬砖、搭架子、甚至粉刷墙面,但设计图纸、注入风格、让房子有家的感觉,那还得是你自己来。
所以,甭管这些App吹得多神,排行榜怎么变,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还得靠咱们自己去打磨,去注入自己的东西。别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写作,永远是个手艺活,是个心力活。AI?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嘿嘿,等着它给你挖坑吧。
就这么点儿心得,分享出来,您权当听个乐呵,或者,也去试试看?说不定您用着,感觉跟我完全不一样呢!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