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听那些“AI辅助写作”的调调,我心里是嗤之以鼻的。辅助?工具?呵呵,那是你们还没看清楚,或者说,不敢看清楚这玩意儿到底要干什么。现在,你再瞧瞧?哪里是什么“辅助”了,分明就是主力军嘛!不是之一,就是主力!
这股风啊,不是偷偷摸摸来的,是直接破门而入,在你眼皮子底下把很多事儿给“格式化”了。以前写东西,那得端着,得磨,得找灵感,得字斟句酌。现在呢?咔咔咔,指令一输,几秒钟,一篇东西就出来了。像不像流水线?当然像!而且是超级加压、全年无休、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流水线。
你随便打开几个内容平台,看看那些铺天盖地、大同小异的文章。那些“爆款标题”点进去,内容是不是总觉得似曾相识?或者干脆就是通稿换个说法?以前是人工搬运、洗稿,现在呢?AI来了,直接把“洗稿”这门艺术(或者说,手艺)推向了新的高度。洗稿?小儿科了!人家直接“原创”——基于大数据模型的“原创”,产量大得惊人。
别跟我说什么“创意是人类独有的”。我也想这么信啊!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内容,要的根本不是石破天惊的创意,要的就是效率,要的就是填充,要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某个关键词、某个主题推到你眼前。而在这方面,AI简直是天生的王者。它不睡觉,不抱怨,不要五险一金,不要情绪价值,只要算力,只要数据。
你想啊,一个营销号,以前可能要雇几个人日夜赶工,一天能出十几篇就不错了。现在呢?一个AI工具,背后可能就一两个人维护,一天出几百篇都不费劲。而且,它能瞬间学习最新的热点词汇,模仿最新的写作套路。这种降维打击,你说谁顶得住?
那些曾经依仗文字吃饭的人,首当其冲。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流程化的写作任务,比如产品描述、新闻稿件(尤其是套路化的那种)、活动预告、SEO文章、甚至是某些报告的初稿……哎呀,太多了!以前养活一大批人的活儿,现在AI一个人(或者说,一个程序)全包了,而且做得更快更好(这里的“更好”指的是更符合某些量化指标,比如关键词密度,而不是说更有深度或更有文采)。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给一些电商平台写商品文案的,也算是笔杆子,能把一个普通东西写得天花乱坠。最近跟我吐槽,说活儿越来越少,以前甲方觉得请个人写有“人情味”,现在甲方直接问:“你们有没有用AI啊?没用AI我们可能得考虑别家了,人家用AI,报价只有你们的零头,而且出稿快!”你看,这已经不是“要不要用”的问题了,而是“你不用你就out”的问题,是成本和效率的双重绞索。
这不只是把人类作家或者编辑扫地出门的问题。它在重塑整个内容产业的生态。以前是作者-编辑-平台-读者的链条,现在链条中间可能多了一个巨型的、高效的AI环节。甚至有时候,AI直接对接读者——个性化推荐、个性化生成。你读到的,可能是专门为你“写”出来的。细思恐极吧?
当然,有人会说,AI写的东西没灵魂,没深度,套话连篇。对!目前来说,很大一部分是这样。它能模仿语言风格,能重组信息,能在数据的海洋里找到关联,但它真的理解人类复杂的情感吗?它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曾被训练过的新创意吗?它能写出像马尔克斯那种魔幻现实、像卡佛那种极简又充满张力的故事吗?它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直抵人性最幽暗的角落吗?
也许,那些真正考验人类洞察力、共情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那种不可名状的“灵光一闪”的东西,AI暂时还难以企及。深度报道、文学创作、需要强烈个人风格的评论、精妙的脚本……这些高地的人工写作似乎还有一席之地。
但问题是,当市场上充斥着海量AI生成、能快速满足基本信息需求的文字时,有多少人还有耐心去寻找、去阅读那些真正“有灵魂”的东西?当AI把文字生产的门槛降到尘埃里时,那些还在坚持人工打磨的作者,他们的价值要如何体现?他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那些低端内容市场,已经被AI替代得七七八八了。中端市场呢?也岌岌可危。高端?现在看来是安全的港湾,但谁知道呢?技术的进步是指数级的,而且它是永不疲倦的。
所以,这场“AI写作服务新变革”,核心就是AI从工具箱里跑出来,一跃成为了赛场上的主力。它不仅仅是辅助你跑得更快,而是它自己开始跑,而且速度是你望尘莫及的。
我们该怎么办?对抗吗?好像螳臂当车。拥抱吗?又怕被彻底同化、沦为AI的提线木偶。我觉得吧,也许我们得重新定义“写作”这件事了。如果AI负责快速、海量、标准化的信息组装和传递,那人类呢?也许我们该回到文字最本质的东西:表达独特的个体经验、提出深刻的疑问、捕捉转瞬即逝的情感、构建只属于人类的叙事结构、用文字去感受和反思这个世界。
AI是主力军,没错。它改变了规则,冲击了旧秩序。但这不意味着人工写作就此消亡。它只是被逼着向上、向内、向更核心的地方进化。这是一个残酷的洗牌过程,也是一个倒逼人类写作者寻找自己真正不可替代之处的时代。
未来会怎样?完全被AI占领?还是人机协作,各司其职?亦或是一个分裂的产业,一边是效率至上的AI海洋,一边是小众、精品、人工打磨的手工坊?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仗,已经打响了,而且主力,真的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