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叫什么“写作神器”的AI工具火得一塌糊涂,搞得我这老码字的心里痒痒的。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屑的,心想:哼,AI能懂啥?能写出人味儿来?但扛不住铺天盖地的宣传,什么“工作AI写作神器”、“高效完成任务”……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逼得我,也想上手试试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神。毕竟,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年代,谁不想偷懒……不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呢?
首先,我得承认,这玩意儿是真的快。以前写个报告,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几个字,现在倒好,输入几个关键词,刷刷刷,一大段文字就出来了。你要说它完全没用,那是扯淡。特别是在需要大量输出的时候,比如写产品介绍、活动方案之类的,它可以帮你快速搭建一个框架,省去不少搜集资料、组织语言的时间。高效,确实是名不虚传。
但是!但是!重点来了!这玩意儿写的文章,总感觉缺点什么。就像那种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看着挺漂亮,吃起来却千篇一律,没啥滋味儿。文字缺乏灵魂啊!全是套路,全是模板,看着就让人犯困。
我试着让它写一篇关于我家猫咪“咪咪”的文章。咪咪可是我的心头肉,一只胖乎乎、懒洋洋的橘猫。结果呢?AI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对咪咪的侮辱!什么“毛发光亮”、“性格温顺”、“深受主人喜爱”……这些话谁不会说?咪咪的可爱之处,在于它那双永远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于它那走路时一摇一摆的肥屁股,在于它半夜三更突然跳到我脸上“喵喵”叫,吵着要我喂它的那股子劲儿!这些,AI能写出来吗?它写不出来!它感受不到!
所以,结论就是,这AI写作神器,可以当个辅助工具,帮你打打下手,快速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但要指望它写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灵魂的文章,那还是洗洗睡吧。写作,终究是需要人来完成的,需要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用手去表达。
我承认,在某些场合下,它的模板化输出也能派上用场。比如,面对那些甲方爸爸的修改意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类似的表述,简直让人抓狂。这时候,AI可以帮你快速生成一堆类似的说辞,节省你宝贵的脑细胞。或者,在写一些格式化的邮件时,比如请假条、报销单之类的,AI也能派上用场,让你免去一些复制粘贴的麻烦。
但话说回来,如果所有人都用AI写作,那这个世界岂不成了复制粘贴的海洋?所有的文章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毫无个性,那还有什么意思?任务是完成了,可这其中的乐趣,这其中的创造性,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且,我发现这AI写作神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很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它会把“猫”写成“狗”,把“早上”写成“晚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逻辑上的漏洞。如果你不仔细检查,直接把AI生成的内容发布出去,那可就闹笑话了。
所以,在使用AI写作神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它。你需要仔细阅读、修改、润色,才能让它生成的内容真正符合你的要求。说白了,AI只是一个工具,它并不能代替你的思考。
我个人觉得,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是思考,是创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些东西,AI是无法取代的。它只能帮你提高一些效率,但它不能帮你创造价值。
我还是更喜欢用自己的双手,敲打键盘,慢慢地构思文章。虽然速度慢,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我用心思考的结果。这种感觉,是AI永远无法给我的。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AI写作神器的价值。它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但我们要记住,它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更不能让它取代我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未来,也许AI会变得更加智能,能够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但无论如何,我相信,人类的创造力,人类的情感,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而这,才是写作的真正魅力所在。 真正的创作,还是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