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说起写作这事儿,以前吧,就跟一个人在荒岛上刨食儿似的。对着屏幕,一个光标在那儿寂寞地闪,脑子里呢?空空荡荡,或者一团乱麻。那种感觉,真叫一个抓狂。尤其是原创,哎,俩字儿听着光鲜,做起来那是真要命。你得从零开始,从一个模糊的念头,一点点把它孵化成形,遣词造句,搭结构,磨细节。有时候坐在那儿几个小时,蹦出来两百字,还没一句自己满意的。
然后,就撞见这帮“AI”了。刚开始,其实是带着点儿不屑的,觉得那些机器,哪儿懂什么情感,什么思想?写作这玩意儿,不就是思考和感受的结晶嘛!机器能干啥?顶多就是个高级点的语料库搜索工具呗。
可后来架不住好奇心,或者说,是被那铺天盖地的“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的宣传给忽悠动了。想试试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儿来。于是,战战兢兢地打开一个传说中的AI写作平台。输入几个关键词,或者一段干巴巴的需求说明。然后,你猜怎么着?
唰!屏幕上文字就冒出来了。一行,两行,一段,两段……快得呀,简直跟变魔术似的。而且,出来的东西,结构看着还挺像回事儿,用词也规范,句子也通顺。那一瞬间,说实话,是有点儿被震到的。特别是当你卡壳卡到生无可恋的时候,看着它一口气吐出几百字,那种感觉,就好像在沙漠里走了三天三夜,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瓶冰镇可乐。哇,那个便捷性,真不是吹的。
你让我写个电商产品的描述?以前我得扒拉半天资料,想各种形容词,生怕写得太平淡。现在呢,扔给AI几句核心卖点,它立刻能给你整出好几个版本,语气还能选,什么俏皮的、专业的、煽情的,五花八门。再比如说,写个活动方案的大纲,或者一篇科普文章的初稿,甚至是一些 routine 的邮件、新闻稿的小草稿。以前可能要花个把小时理思路、搭框架的活儿,AI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给个初样。省事儿吗?省心到家了简直!
尤其是在需要快速产出、对原创性要求相对没那么极致的场景下,AI的这个便捷性简直是利器。你比如运营号要发点儿内容,但又没那么多时间细嚼慢咽地打磨;或者需要批量生成一些相似度高、但信息不同的文案;再或者只是想快速探索一个主题的各种可能性,让AI先跑一跑,生成一些碎片化的灵感点。这些时候,它真的能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前,写一篇“短平快”的文章,可能也得挤点儿时间、费点儿脑子。现在嘛,感觉就像有了一个超级勤快的实习生,虽然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没啥灵魂,但架不住量大、速度快啊!把那些重复性的、结构化的、信息搬运的写作任务丢给它,自己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解放出来,去干那些AI干不了的活儿——比如深入思考、提炼独特的观点、注入真实饱满的情感。
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面。当最初的惊艳感过去,你开始仔细审视AI写出来的东西时,问题就慢慢浮现了。首先,它生成的文本,虽然通顺,但总感觉差了那么点儿“味儿”。怎么形容呢?就像流水线上出来的罐头,营养可能够,但没有手擀面那种筋道,也没有家常菜那种锅气。千篇一律,缺乏独特性,这是个大问题。你用AI写,他用AI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在主题、结构上类似,甚至连遣词造句都透着一股熟悉的、冰冷的标准化气息。读多了,会腻,会觉得这些文字没有灵魂,没有作者的体温和呼吸。
更深层次的担忧来了:这东西这么方便,那我们还需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经历,然后把这些内化成独特的文字?如果AI能快速高效地生成文本,那“原创”这个概念是不是要重新定义了?以前的原创,是你脑子里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再通过你的手(或键盘)敲出来。现在呢?AI提供了一个“想法”或者一个“框架”,你再往里面填东西,或者对AI的产出进行修改、润色。这还算纯粹的原创吗?这是一个让我纠结,甚至有点儿不安的问题。
你不能否认它的便捷,那种一下就把你从“一个字都写不出”的泥潭里拉出来的力量,太诱人了。尤其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效率就是生命。但作为一个,姑且还算是热爱文字的人,我总觉得,写作不应该仅仅是信息的组合和输送,它应该是一种表达,一种连接,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甚至是作者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对话。而AI,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强大的、没有感情的工具。它能帮你造一把很漂亮的锤子,但它不懂你为什么要造这把锤子,也不懂你用这把锤子敲打时的心情。
所以,我的看法是,AI带来的便捷是革命性的,它确实极大地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提高了部分场景下的效率。对于一些格式化、信息化的文本需求,它简直是福音。但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温度、以及个人独特视角的原创作品来说,AI目前还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可以提供素材、梳理结构、甚至润色语言的助手。它不能代替你去看世界,去体验生活,去感受喜怒哀乐,更不能代替你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去表达这些。
未来的写作世界会是什么样?我真猜不透。AI肯定会越来越强大,它的文字也会越来越像模像样。但人类对真诚、对独特、对有血有肉的故事的需求,会消失吗?我希望不会。AI提供了便捷,帮我们省力,这很好。但真正的价值,也许恰恰在于那些AI暂时还无法触及的领域——那些属于我们人类独有的思考、情感和创造力。原创在线写作,即使有了AI的加持,最终的核心,也还得是那个坐在屏幕前的“人”,那个愿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一点点,融进文字里的人。探索AI的便捷性是必要的,但别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别忘了写作最初带给我们的那种,用文字构建世界的乐趣。
说到底,AI是个工具,一把快刀。用得好,能帮你事半功倍;用不好,也可能让你渐渐失去自己动刀的能力。如何驾驭这把刀,让它服务于你的原创,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是每一个拥抱AI写作的创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个过程,本身也充满着探索的意味。它便捷,它高效,但它能否真正助推更多有深度、有灵魂的原创作品诞生,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也得铆足了劲儿,别让自己的笔尖生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