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写作测试 进行 AI 鼠标写作测试,了解性能

AI知识库1个月前发布 xiaohe
7 0

屏幕上那个界面,密密麻麻的,感觉不是来写作的,倒像是要发射火箭。鼠标写作测试,听起来就有点怪,写作这事儿,不都是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或者笔尖沙沙摩擦纸面吗?现在,AI来了,还非要用鼠标?行,试试就试试,看看这玩意儿的性能到底是个什么妖孽水平。

抱着三分好奇七分怀疑的心态,我点开了那个所谓的AI鼠标写作工具。界面倒是挺干净,中间一块儿“画布”,周围是一堆按钮和选项卡,关键词输入、风格选择、结构预设……眼花缭乱。鼠标滑过去,点下“新建项目”。弹出来个框:“请选择您的主题或输入关键词”。主题?嗯……来点儿考验它的。写写我最近的烦恼?太私人。写写窗外的麻雀?太小清新。要不,就写写……AI自己?测试它怎么理解自己?用鼠标,在输入框里慢慢点出“AI”、“写作”、“未来”、“担忧”这几个词。然后,看看有没有“生成”按钮,啊,在这儿呢,一个小小的、不怎么起眼的图标。

鼠标写作测试 进行 AI 鼠标写作测试,了解性能

深吸一口气,点下去了。

等待。屏幕没动静?是不是卡了?或者,它在思考人生?哦,动了,慢悠悠地,像挤牙膏一样往外蹦字。画布上出现了一行字:“关于AI写作”。然后呢?没了。它好像在等我进一步的指示。果然是鼠标写作,得一步步“点”出来。

旁边有个“扩展”按钮,点一下。画布上接着出现了几个选项泡泡:“AI的定义”、“写作过程”、“未来影响”。行,那先从“写作过程”开始吧,点它。

接着,更多的泡泡蹦出来:“数据训练”、“模式识别”、“文本生成”。哦,这倒挺“AI”的。再点“文本生成”。画布上开始出现一些文字,不成句子,像词语堆砌:“基于…数据…模型…生成文本”。这叫写作?更像是AI在用鼠标给我玩儿“你画我猜”的文字版,而且它画得贼抽象。

得换个方式。据说这玩意儿可以“引导”。界面上有选项:风格、语气、结构。点点点。风格选“议论文”,语气选“中立偏担忧”,结构选“提出问题-分析-展望”。再“生成”。这次好像好点了,至少是个段落了。但读起来……怎么说呢,味同嚼蜡。每个词都认识,凑一块儿就是没有灵魂,标准的AI腔调。那种论坛里老哥们儿聊天的热乎气儿,知乎大V娓娓道来的深度,个人博客里藏不住的小情绪,这玩意儿一点儿都没有。它生成的句子,语法是正确的,但就是没有那种“人味儿”,平滑得像一块儿磨去所有棱角的石头。

再来。试试写个画面感强的东西。描述一个老街的下午。关键词输入:“老街”、“阳光”、“石板路”、“茶馆”、“老人”。鼠标点选,再点选各种可能的连接词和描述词。比如,在“阳光”后面点选“照耀”,在“石板路”后面点选“”,在“茶馆”后面点选“”,在“老人”后面点选“喝茶”。

一段文字慢慢显现:“阳光照耀着老街石板路茶馆里老人喝茶。”……完了?没了?我的天,这比小学二年级的流水账还流水。那种阳光透过树叶在石板路上跳跃的光斑呢?茶馆里飘出来的茉莉花香呢?老人手里茶杯的温度呢?那一声声慢悠悠的方言交谈呢?那股子混杂着尘土、茶叶和岁月味道的空气呢?AI鼠标“看”到的世界,怎么这么平面、这么单调?它能捕捉到的,似乎只有事物最表层的属性和最简单的关联。深层次的感知联想情绪AI鼠标是点不出来的,至少现在是。

性能到底体现在哪儿?速度嘛,生成速度还行,一旦我用鼠标指定了方向、点下按钮,它就能很快吐出东西来。但我在那儿用鼠标找词、点选项、调整顺序的时间,可能比我直接打字构思还慢,甚至更费脑子。质量?呵呵,基本靠人工后期修改。它提供的是原始素材,甚至是半成品,离能直接用的文字,差着十万八千里。易用性?复杂!感觉像是在用Excel画画,反人类。习惯了键盘的自由输入,这种“点点点”的模式,感觉束手束脚,像戴着镣铐跳舞。创造性?它能给你一堆素材,基于它训练过的数据。但创造性?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句子?那种能触动人心的洞察?不存在的。它只是在已有数据排列组合可控性?有限,你只能在大方向上掰扯,通过鼠标点选关键词风格结构。但文字的神韵、语气微妙的变化、字里行间藏着的潜台词,AI抓不住,你也通过鼠标很难精确控制。

所以,这所谓的AI鼠标写作测试,其实是AI理解我的鼠标点击意图,然后翻译文字?或者更像是一个智能填空游戏?我指定主题、关键词、风格,它就往里?但问题是,人类写作哪是这么“填”出来的?那是一种思路的流淌,情绪的宣泄,灵感的捕捉,甚至是一瞬间的鬼迷心窍,是坐在屏幕前,或者拿着笔,任思绪在指尖跳跃。用鼠标去框定这一切,限制太大了。感觉像是戴着手套弹钢琴,隔靴搔痒。它不是在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而是在提供一种基于AI算法的文字组合服务,然后强行套上一个鼠标交互的壳子。

它有什么用呢?非要说用处,可能对那些完全没思路对着空白文档发呆的人,给个起步框架或者关键词提示?就像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助理,你告诉它大概方向,它给你拉来一堆可能用得上的零碎东西,但怎么把这些零碎东西变成一篇像样的文章,还得你自己上手。或者用于生成一些标准格式低信息密度的文本,比如电商宝贝描述里那些堆砌关键词的废话?或者生成一些新闻稿草稿,那种只需要把几个要素串起来就行?但这些真的需要AI吗?需要鼠标写作这种奇特的交互方式吗?感觉用模板填充可能效率更高。

未来的可能性?也许,未来的AI鼠标写作工具会更智能?它能理解更复杂的指令?能感知我的情绪?能在我用鼠标随意涂鸦一个图形的时候,捕捉到我的灵感,然后翻译成一段文字?那或许有点意思。但现在,就今天这个鼠标写作测试体验来看,它的性能离“写作”这个词差得还远。它只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个用起来有点别扭工具

这次鼠标写作测试,与其说是测试AI写作能力,不如说是测试人类在使用这种非传统交互方式下,能把AI性能榨出多少来。结果嘛,喜忧参半的是,AI离真正的“会写”还差得远,它理解的“写作”可能就是词语的组合概率的匹配的是,至少目前看来,我的饭碗还挺稳的,那些有血有肉的文字,那些读了能让你心里咯噔一下的句子,AI鼠标点不出来,至少现在不行。它点出来的,是平均值,是大数据公约数。而写作,恰恰需要的是个体独特性不可复制性

或许,这玩意儿更适合那些不怎么写东西、但又偶尔需要生成点文字的人。对我们这些天天跟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它提供的灵感可能还不如去街上走一圈来得多。会一直用它吗?嗯……也许偶尔玩玩,或者实在“卡壳”的时候,让它给我点儿关键词提示。但要说它能替代我的脑子和手,替代那种文字在心里发酵、然后在指尖流淌的感觉?没门儿鼠标写作测试,嗯,一次有趣的尝试,但离“写作”本身,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