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绞尽脑汁憋半天,挤出来的文字干巴巴的,老师评语永远是“语句平淡,缺乏感情”。那会儿要是能有个AI帮我写,简直是做梦都要笑醒。可现在,AI写作工具是满天飞了,但我反而有点焦虑。这玩意儿,真的能帮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写作吗?还是会让我们都变成只会复制粘贴的机器人?
先说说沟通吧。沟通,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把话说清楚,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想法、情感传递给对方,让对方真正理解你。这需要同理心、需要换位思考,甚至需要一点“心有灵犀”。AI在这方面,目前还差得远。它可以帮你生成一封措辞得体的道歉信,但它无法体会你内心的懊悔和真诚;它可以帮你写一篇逻辑严密的商业计划书,但它无法感受到你对事业的激情和梦想。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朋友吵架了。起因是件小事,但我们俩都憋着一股气,谁也不肯先低头。我当时想,要不让AI帮我写个道歉的短信?可转念一想,如果我用AI写出来的道歉,对方能感受到我的诚意吗?最后,我还是自己编辑了一条短信,虽然语句不那么流畅,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但那是我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结果,我们和好了。你看,这就是沟通的魅力,也是AI无法取代的地方。
再说说写作。写作,在我看来,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情感、经历记录下来,留给未来。AI可以帮我们快速生成文章,可以帮我们润色语言,但它无法创造真正属于我们的作品。
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写日记。每天晚上,我会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当天发生的事情、遇到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些文字,也许很幼稚、很粗糙,甚至有点不堪回首,但它们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都是我独一无二的记忆。如果我用AI来写日记,那它记录的就不是我的人生,而是AI的算法和数据。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定AI在沟通和写作中的作用。我觉得,AI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拓展思路。比如,在写一篇报告的时候,我们可以让AI帮我们查找资料、整理数据;在写一封邮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让AI帮我们检查语法错误、润色语言。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AI,不能让AI取代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关键在于,我们要掌握主动权,要学会如何利用AI来提升自己的沟通和写作能力,而不是被AI所控制。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要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我。
举个例子,我最近在学习写小说。一开始,我感觉很困难,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后来,我尝试用AI来帮我生成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然后我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AI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但它无法创造出真正感人的故事。真正感人的故事,需要源于生活、需要充满情感、需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和打磨。
所以,AI在沟通与写作中的协同作用,应该是人与机器的合作,而不是人被机器取代。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AI的优势,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作品。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AI会取代作家吗?”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会。AI可以生成文字,但它无法创造灵魂。只有人才有灵魂,只有人才有创造力。真正的作家,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理解和感悟,是AI永远无法取代的。
因此,与其担心AI会取代我们,不如积极拥抱AI,学会如何与AI协同工作,让AI成为我们沟通和写作的助手,而不是我们的主人。 这才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
毕竟,文字是有温度的,情感是无法复制的,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AI 可以助力,但最终的呈现,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