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写作业 AI 带写作业:是助力还是阻碍?

AI知识库1天前发布 yixiu
0 0

小区楼下,几个妈妈围着聊天,话里话外绕不开孩子的功课。你听着听着,心里就跟塞了团棉花似的,不是滋味。现在这光景,什么新鲜事儿没有啊?可这“带写作业 AI”,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毛。是助力还是阻碍?在我看来,这事儿啊,十有八九是阻碍,而且是个大大的、挖好了坑等着人跳的阻碍。

你想想,作业是干嘛用的?不就是让你消化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练练手,看看自己到底懂没懂,哪个地方还迷糊吗?它是个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结果倒好,现在冒出来个什么AI,点一点,输入题目要求,唰唰唰,一篇作文出来了,一份习题答案列表摆在那儿了。那叫一个快,那叫一个“效率”。孩子呢?手指头动动,眼珠子都没多转几下,作业就“完成”了。这哪里是孩子在学习,分明是AI替他“表演”了一番,然后这孩子心安理得地把AI的成果贴上自己的标签交上去。

带写作业 AI 带写作业:是助力还是阻碍?

这跟以前我们抄同学作业有什么本质区别?说实话,可能更糟糕。抄同学好歹你还得抄一遍,脑子里可能还能过一遍那些字、那些符号。现在呢?连抄的体力活都省了。直接生成。孩子得到了什么?一个“搞定”作业的虚假感觉。他们丢失了什么?丢失了面对困难的耐心、丢失了自己动手查资料的探索欲、丢失了组织语言的逻辑训练,更重要的,丢失了犯错的机会。要知道,很多时候,从错误里学到的东西,比直接得到正确答案深刻得多。你踩过坑,才知道下次该怎么绕过去。AI直接帮你“飞”过坑,你连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AI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遣词造句,可能比不少孩子自己写得漂亮;公式推导,可能比孩子自己算得规范。看着分数挺高,老师可能也挑不出大毛病。但这完美的背后,是孩子思维的空洞。那些漂亮的词句不是他自己的积累,那些正确的步骤不是他自己推导的。他就像个提线木偶,手里拿着AI给的“台词”,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不是在培养能力,这是在制造“会考试的机器”,而且连“机器”本身都不是孩子,是AI。

有人可能跳出来说,哎呀,AI也是个工具嘛,就跟计算器一样。遇到难题了,卡住了,用AI参考一下,寻求点助力,能提高效率。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你想想,性质完全不一样。计算器帮你算数,但得你自己列式子;搜索引擎帮你找资料,但得你自己筛选、判断、组织。这些工具是帮你更高效地完成你自己思考劳动。而带写作业AI呢?它直接替你完成思考劳动本身。它不是拐杖,它是轮椅,甚至是直接把你“搬”到了终点,中间的路程和风景,你一眼都没瞧见。

这种捷径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很难戒掉。人性嘛,总是趋利避害,喜欢轻松舒服。当孩子发现可以用这种方式轻松搞定那些“无聊”的作业时,你还指望他老老实实去啃书本、去琢磨吗?他对学习的热情,本来可能就不高,这下更是雪上加霜,直接降到冰点。学习在他眼里,彻底沦为了一个需要尽快摆脱的负担,而不是一个有趣的探索过程。他学会的唯一“技能”,可能就是如何更巧妙地使用AI,如何不被老师和家长发现。这学到的,是投机取巧,是不诚信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训练。学校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创新。AI代写,直接釜底抽薪,把这个实践的环节给抽掉了。它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一个个看似“优秀”的作业机器,但他们的内心是虚弱的,他们的能力是缺失的。

别说什么AI能提供个性化辅导,能解答疑问。那是AI作为辅导工具,和AI作为代写工具,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在你努力攀登时,在旁边给你递水、指指路;后者是直接把你抱起来扔到山顶。一个是你自己爬上去的,一身汗水,但看到了沿途风景,强健了体魄;一个是别人把你丢上去的,轻松惬意,但你依然虚弱,下次遇到稍微高一点的坡,还是得找人抱。

这事儿,看着是孩子和AI的事儿,实际上,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冲击,更是对家长和孩子之间信任关系的考验。家长知道了怎么办?视而不见?严防死守?哪种都不是长久之计。孩子呢?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们对“努力”和“收获”的理解会不会彻底扭曲?他们以后走上社会,遇到没法用AI“搞定”的难题怎么办?

所以,别再说AI带写作业是助力了。它不是助力,它是陷阱,是毒药。它披着高效、智能的外衣,干的却是掏空孩子思维、腐蚀孩子品格的勾当。它让学习变得廉价而虚假,让成长失去了应有的重量。看着那些通过AI生成出来的“漂亮”作业,我只觉得心惊肉跳。这不是我们的孩子应该依靠的方式,这也不是教育应该发展的方向。我们得想办法,在AI编织的这个看似便利的“网”里,把孩子拉出来,让他们回到真实世界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思考,去创造,去真正地学习。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