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一次点开那种号称“AI自动写作,三分钟万字大纲”的视频时,心里是带着一股子复杂的劲儿。有点好奇,好奇这玩意儿真能把人从码字的苦海里捞出来?又有点不屑,码字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情感呢?温度呢?那些在深夜里为了一个词儿抓耳挠腮的煎熬,AI懂吗?但架不住它铺天盖地地来,你总得看看吧,看看这股风到底吹向哪儿。
视频里,演示者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输几个关键词,啪嗒,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瞬间就涌出来了。像自来水龙头一拧,水就来了,还是带着各种“高级”标签的水:小红书爆款、公众号热文、知乎体… 一看,嘿,还真像模像样的。标题、小标题、内容,甚至连表情符号都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那种速度,那种效率,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自己辛辛苦苦憋半天,人家分分钟搞定,这世界是不是要变了?
可多看几个视频,甚至自己上手捣鼓了几次(别笑,好奇心害死猫),慢慢就品出点别的味道来。那些视频里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个“搭架子”或者“填充”的过程。输入“旅行攻略 厦门 鼓浪屿”,它能给你列出一二三四条景点,写点泛泛的介绍,甚至塞点网上随处可见的游客心得。结构嘛,倒是规整,像个模范生交的作业,字迹清楚,格式标准。但你读下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活气儿,少了点“人味儿”。
这“人味儿”是什么?我觉得是那些藏在文字背后,只有真正经历过、思考过、感受过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是你在鼓浪屿小巷里迷路时那种忽然而至的宁静,是吃到沙茶面时舌尖上爆炸的鲜香,是看着夕阳一点点沉进海里时心里泛起的淡淡愁绪或者满足感。这些,AI给不了你。它给的是信息,是逻辑,是基于大数据的概率组合,但不是经历,不是情绪,更不是那种独一份儿的“我”。
所以,当你观看那些AI自动写作的视频,想要“掌握创作技巧”时,我觉得,真正的重点不是掌握怎么用AI 代替 你写,而是怎么用AI 帮助 你写。这是一个天大的区别。你不能指望看了视频,学会在框里输入几个字,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如果那样,我们不都成了只会按按钮的机器了?创作,它首先是一种表达,一种输出,源自你内心深处想说点什么,想分享点什么。
那些视频教会了我们什么?它们展示了AI的强项:信息整合、结构搭建、效率奇高、应对某些标准化文本(比如产品描述、新闻快讯的初稿、大纲梳理)游刃有余。看懂了它的强项,你就知道它能帮你省去那些枯燥、重复的基础工作。比如,写一篇评测,AI可以帮你快速搜集产品参数,列出竞品对比的基础框架。写一篇科普,它能帮你梳理概念的层层逻辑,拽出一些关键的定义。甚至,当你卡壳的时候,它能基于你的思路生成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你一点启发,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陪练或者资料库。
但视频里看不到的,或者说一笔带过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是提炼和判断。AI吐出来的内容,往往泥沙俱下,有对的,有错的,有新的,有旧的,有深刻的,有肤浅的。你需要有火眼金睛,能快速判断哪些信息是准确的、有价值的,哪些是胡说八道、陈词滥调。这个能力,视频里的演示者可能几秒钟带过,但它需要你长期的知识积累、批判性思维和对事实的尊重。
其次,是重塑和注入。AI给的文字,是它的“初稿”,或者说,是一堆搭好积木的骨架。你的任务,是往这个骨架里填肉、添血、赋予灵魂。这怎么做?用你自己的语言风格,用你亲身的经历和感受,用你独到的观点和思考。把那些AI生成的句子,一句句掰开揉碎了,换成你自己的说法,加入只有你知道的细节,把你当时的情绪、你的态度,一点一滴地浸润进去。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那些视频可不会告诉你,把AI生成的“厦门鼓浪屿风景优美”改成“妈呀,鼓浪屿那小破路,爬得我气喘吁吁,可转过一个弯,看见那棵老榕树下的咖啡馆,瞬间觉得值了!”这种活生生的表达,需要的是你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力。
再者,是驾驭和引导。AI不是神灯,你喊一声“写作”,它就变出惊世杰作。你需要学会如何给它明确的指令,也就是所谓的“Prompt Engineering”,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你到底想写什么。你心里的目标、读者、核心论点,这些都必须清晰地在你脑子里。AI只是工具,一个再厉害的工具,也得由使用者来定义它的用途和方向。你观看视频,要看懂的不只是它如何快速生成文本,更要思考,它生成的文本离你的目标还有多远?你又该如何调整指令或者修改结果,才能让它更贴近你的意图?这需要的是你对写作本身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有时候我会想,看这些视频,是不是有点像看魔术表演?你知道它用了某种手法,看起来很神奇,但真正的秘密和功力,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AI自动写作的“魔术”在于它庞大的训练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它能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是什么。但人类创作的“魔术”,在于我们复杂的情感、跳跃的思维、独特的经历,以及那些不可预测的灵光乍现。
所以,当你兴冲冲地打开一个AI自动写作视频,别光盯着它飞快的生成速度发呆。慢下来,观察它生成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用词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如果让你自己写,你会怎么写?你的版本会比它好在哪儿?差在哪儿?你能从它的结构里学到什么?又能从它的平庸里反思什么?
掌握AI自动写作的“技巧”,不是变成一个熟练的AI操作员,而是在了解这个强大工具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更聪明、更高效、同时更具人情味的创作者。用AI来辅助那些繁琐的、重复的任务,把更多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留给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感受,去打磨那些真正闪光、独一无二的句子和观点。那些视频,是让你知道有这把瑞士军刀,但怎么用这把刀雕刻出有血有肉的作品,视频不会告诉你,得靠你自己。得靠你在无数次的尝试、修改、甚至推翻重来中,一点点摸索出来。这才是观看AI自动写作视频后,真正应该去掌握的创作技巧。这不是终结,只是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