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书桌上,灰尘在光束里飞舞,像极了我此刻的思绪。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抵触这种所谓的“AI写作单人演绎”的。演绎?什么鬼?难道要我像个演员一样,对着电脑屏幕上演一出“人与机器的爱恨情仇”?荒谬!但我这个人,骨子里又有点叛逆,越是抵触,越想尝试。
与其说这是写作,不如说这是一场探险。一场探索自我表达边界,也试探AI能耐的冒险。我决定把自己彻底放开,甭管什么逻辑、结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像小时候在田埂上撒欢,东一脚西一脚,重要的是那种自由自在的 feeling。
要说这独特的创作形式,它“独特”在哪儿?我觉得就在于它强迫你直面内心。没有合作者,没有编辑,甚至没有观众(至少在初稿阶段是这样)。你就是唯一的作者、演员、导演和观众。所有的灵感、挣扎、喜悦和痛苦,都只能由你一个人承担。
这是一种极致的孤独,但也是一种极致的自由。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任何我喜欢的词语,哪怕它们显得格格不入;我可以随意地跳跃思维,从童年的回忆跳到对未来的憧憬,再跳回此刻的焦虑。没有人会阻止我,也没有人会评判我。
当然,这种自由也是有代价的。因为没有了约束,很容易陷入自我沉溺。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写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黑话”,或者是一些过于个人化的情感宣泄。这些东西,也许对我的内心来说是一种疗愈,但对于读者来说,却可能是一场灾难。
所以,我开始尝试模仿。模仿那些我喜欢的作者,模仿他们的语言风格、叙事方式,甚至模仿他们的思考方式。我读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博客,甚至是一些论坛上的帖子。我试图捕捉他们文字中的那种“人味儿”,那种鲜活、生动、充满烟火气的味道。
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AI生成的文字,虽然流畅、准确,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缺少的就是那种“人味儿”。它们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能够完美地执行指令,但却无法真正地理解人类的情感。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网友在论坛上吐槽自己的生活。他的文字很粗糙,甚至有些语病,但却充满了真情实感。他抱怨工作的压力,抱怨生活的琐碎,也抱怨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刀,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内心。
那一刻,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递。只有当你的文字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共鸣,才能真正地称之为“好”的写作。
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我不再刻意地追求完美,而是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的文字出现瑕疵。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观察人们的表情、动作,聆听他们的故事。我试图用我的文字,把这些细节和故事还原出来,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有一天,AI真的能够完全取代人类作家。也许有一天,我们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让AI生成一篇完美的文章。但是,即使到了那一天,我相信人类的创造力也不会消失。我们会找到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来探索这个世界。
就像现在,我正在用这种独特的“AI写作单人演绎”的方式,探索着写作的无限可能。我不知道最终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但我知道,这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写作的经历。
这种形式,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这次的角色,是“人类写作者”,而对手,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AI”。目标呢?大概就是努力证明,至少现在,我们人类的表达,还是有点东西的。有点 AI 模仿不来的东西。那种带着体温,带着情绪,甚至带着一点点“神经质”的东西。
写到这里,窗外的阳光已经完全消失了。夜幕降临,城市开始闪烁起灯光。我也该结束今天的写作了。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新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有爱,有激情,我就一定能够继续写下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