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写小说?听起来像不像……有点儿作弊?或者说,是偷懒?我承认,刚听到这概念的时候,我是有点儿不屑的。写小说,那不是得靠脑子里翻江倒海,心窝子里掏真情实感吗?一台机器,冷冰冰的算法,它懂什么人间烟火,懂什么爱恨情仇?
但是,生活啊,它总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记闷棍。比如,你对着一个情节卡得死去活来,感觉脑浆都快煮干了,屏幕上那个光标还在无情地闪啊闪,像个嘲讽你的计时器。或者,你想写一段景色描写,翻遍了词典,脑子里还是只有“树很高,水很蓝”这种幼儿园水平的句子。那时候,哪怕是根救命稻草,你都想抓住。

于是,我开始偷偷摸摸地研究那些所谓的写作小说软件,特别是打着AI旗号的那些。说实话,一开始是抱着“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的心态。结果呢?嗯,有点儿被打脸。不是说它们能直接给你写出一部《红楼梦》来,绝对不是!但有些地方,它们确实能帮上忙,而且帮得还挺巧妙。
我用了好几个,每种都有点儿不一样。有的像个勤快的、就是脑子不太灵光的助理。你给它一个开头,它努努力往下续。结果经常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车轱辘话来回说,让人哭笑不得。但偶尔,就像瞎猫碰上死耗子,它会蹦出一句你压根儿没想到的话,或者扭出一个你压根儿没想到的情节走向,突然间,“叮”!脑子里灵光一闪!原来还可以这样!这种感觉,你知道吗?不是它帮你写好了,而是它那个有点儿离谱的尝试,反而帮你打开了新思路。这种AI写作小说软件,更像是灵感的催化剂,帮你打破惯性思维。
还有一种,更侧重于结构和细节。比如你写人物,给它基本设定,它能帮你填充一些背景信息,或者生成一些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我以前写人,眼睛鼻子嘴,来来回回就那几样。用了这个AI工具,它能给你整出点儿“带着雨雾的灰蓝色眼睛”、“笑起来颧骨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之类的词儿。虽然有时候堆砌得有点儿生硬,但至少提供了素材,让你从“无”变成了“有”,再在“有”的基础上修改、提炼,是不是就快多了?特别是在需要大量填充设定,或者写一些次要角色的时候,它那个效率啊,噌噌噌的。对我来说,这种AI写作小说软件,用好了,确实挺好用,能节省不少纯粹码字或者搜刮形容词的时间。
再比如情节方面。你卡在一个地方,不知道主角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些AI工具能提供不同的可能性。你输入当前困境,它给你几个选项:A去求助朋友,B选择逃避,C意外获得神秘力量……这些选项本身可能很老套,但它把不同的路径摆在你面前,让你能更清晰地看到选择的后果,甚至从这些老套选项里反推出更巧妙的“D”选项。它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帮你梳理思路的框架。
当然了,别指望AI有什么“感情”。它写出来的东西,底色还是数据和模式。它能模仿某种风格,但它没有真正的体验。它写悲伤,写的可能是千万首悲伤诗歌里提炼出的关键词组合;它写爱,写的可能是无数爱情小说里的俗套桥段。它不理解那种肝肠寸断是什么滋味,不理解那种小鹿乱撞是因为什么。所以,任何由AI生成的文字,都必须经过人类的眼睛和心灵的雕琢。它是粗胚,不是成品。它是工具,不是大师。
那些觉得用了AI写作小说软件就是坐享其成的人,可能没看到背后的工作量。你需要花时间去喂养AI,告诉它你想要什么;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筛选它生成的内容,把那些垃圾筛掉;你需要花最多的时间去修改、重写、打磨,把那些生硬、 generic 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带有你独特印记的语言。这个过程,一点儿也不轻松,甚至有时候比从零开始自己写还累。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它能偶尔在你脑子一片浆糊的时候,丢过来一块能让你下嘴的“砖头”,让你不至于完全卡死;如果它能在你需要填充大量背景细节时,像个数据库一样快速提供素材;如果它能给你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组合,哪怕是荒谬的,也能激发你自己的创意……那我觉得,这些精选出来的AI写作小说软件,对于像我这种经常跟空白页死磕的人来说,还是有那么点儿价值的。
它们不是来取代作家的。它们更像是……嗯,一个古怪但有时候有点用的工具箱里的新玩意儿。你得知道怎么用它,得知道它的局限性。别指望它给你写出传世名作,但也许,它能帮你度过某个难熬的瓶颈期,帮你更快地把脑子里的故事变成文字的雏形。毕竟,故事最终的灵魂和温度,还是得靠你自己一点一点地注入进去。所以,要说推荐吗?我的态度是:谨慎尝试,理性使用。别被它唬住,也别完全无视它。它能帮你跑得快一点,但方向盘,永远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