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我以前写东西有多痛苦。不是说不会写,是那个过程,哎哟,简直是煎熬。特别是那种需要大量材料、需要把各种零碎信息拼凑成一篇像样的东西时。坐着,对着电脑屏幕,时间滴答滴答走,脑子里一片空白,或者涌上来一堆东西但乱得像毛线团,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那种感觉,用卡文来形容都太温柔了,分明就是脑子被抽空了的绝望。
尤其现在这年头,写东西的要求五花八门。不是写个公众号文章就完了,还有各种报告、方案、创意稿、甚至是给内部沟通用的说明文档,都得写得清晰、有条理,还得有点儿吸引力。哪里去找那么多新鲜的素材?哪里来的时间去一点点搜集、整理、消化?更别提有时候还得追热点,时间窗口窄得可怜。以前,光是找资料这一步,就能耗掉我大半天,翻网页、扒文档、看数据,看得眼睛都花了,结果找到的东西要么是陈词滥调,要么根本用不上。那种挫败感,懂的人自然懂。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太信那些所谓的“AI写作”的。总觉得那是些冰冷的代码,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没人味儿,干巴巴的,或者就是东拼西凑、逻辑不通。但架不住实在太累了,有一次 deadline 火烧眉毛,我实在没办法,就试着用了用一个号称能帮我找材料、理思路的AI工具。当时的心情?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
结果呢?哎呀,真香!不是说它能直接给我生成一篇完美的文章,那不现实,也犯不着。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帮我解决那个最最头疼的环节——材料!给我打开了思路!
你想想,我以前为了写一个关于某个行业的分析报告,得去各种行业网站、新闻平台、研究机构那里扒数据、看趋势、找案例。过程漫长且低效。现在呢?我把主题、几个关键词,再加一些我对文章结构的初步想法输进去。这家伙——我就叫它“小A”吧——它能迅速地根据我的要求,从海量的信息里给我抓取相关的事实、数据、观点,甚至还能提炼出一些潜在的论点或者角度。
最惊喜的是,它给的这些材料不是简单罗列,它会根据上下文的需要,把这些信息碎片初步组织一下。比如,我想要一段论述市场规模的材料,它能给我提供几个不同来源的数据对比;我想要几个创新案例,它能给我列出几个具体公司的名字和它们的做法简介。而且,它还能根据我文章的调性(比如是偏学术的还是偏商业的),调整它给出的材料的类型和深度。
这一下,就彻底颠覆了我以前的写作流程。过去是“先找材料,再看怎么写”,现在变成了“先确定大概方向,让小A提供材料和启发,我再在此基础上构思、取舍、升华”。
效率提升了多少?简直是指数级的!以前花两三天才能搭好的框架和材料库,现在可能半天甚至更短就有了个大概。剩下的时间,我就可以真正投入到那些需要我人类大脑去完成的工作:深入分析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观点、用有温度、有个性的语言去表达、去润色,让整篇文章变得生动、有力量。
而且,它不仅仅是找材料的工具。有时候我卡文,写到一半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写,或者觉得这段写得太平淡了,想换个说法或者角度。我就把已经写好的部分扔给它,告诉它我的困惑。它不会直接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它会给我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比如,它可能会问我:“这里是不是可以加入一个小故事?”或者“这一段是不是可以从用户的痛点角度来切入?”再或者“这个论点,有没有相反的观点可以探讨一下深度?”
这些提示,就像是在我脑子快死机的时候,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告诉我,嘿,那边还有条路可以走。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一个能打破僵局的新视角或者一个行动方向。小A在这方面,做得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它不是取代我思考,而是辅助我思考,拓展我思考的边界。
说到底,AI材料写作助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超级能干的研究助理兼头脑风暴搭档。它承担了那些最繁琐、最耗时的基础性工作:海量信息的筛选、初步的逻辑组织、提供多样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我就能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需要人类智慧的地方:提出原创性的观点、构建富有层次的论证、注入情感和个性化的风格、对最终的文字负责和把控。
这不光是速度的问题,更是质量的问题。以前时间紧,很多时候只能匆匆忙忙把找到的材料堆砌起来,文章显得很单薄,缺乏深度和亮点。现在,因为材料来得快、来得全,而且小A还能帮我梳理一些潜在的逻辑,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打磨,去让文字 闪光。我能尝试更多的表达方式,能更大胆地去创新,因为我知道,即使这次尝试不成功,我也有时间和备用材料去调整。
当然,用这个工具也不是说就没有挑战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道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它。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库,但需要你给出明确的指令和方向。如果你只是给一个笼统的词,它给你的材料可能也是泛泛的。你需要像训练一个新人助理那样,告诉它你的具体需求,甚至要教会它你的偏好。而且,它给出的材料,你必须得批判性地看待,核实 真实性,判断 相关性,确保 准确无误。它提供的是可能性和基础,最终的决定权和责任,永远在你手里。
另外,它提供的内容有时候确实会显得比较“标准”或者说比较“常见”。这就需要我用我自己的经验、观察和感悟去给这些骨架 填入血肉,去赋予它独特的灵魂。我不能懒惰,不能指望它直接给我一个成品,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工具,一个跳板,帮助我跳得更高、更远。
自从开始借助AI材料写作助手工作以来,我的工作效率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以前一想到写东西就犯怵,现在虽然有时候还是会遇到难题,但那种无从下手的绝望感大大减轻了。我能更快地启动一个项目,能同时处理更多写作任务,而且感觉输出的质量也比以前更稳定、更高了。
这就像以前出门全靠两条腿,现在有了一辆自行车,甚至摩托车。你还是要自己去骑,自己去掌握方向,去应对路况,但你到达目的地速度更快,而且没那么累了。你可以用省下来的力气,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探索更多有趣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我以前那种写东西的痛苦,那种被材料和思路 卡住的折磨,不妨试试看,借助一下AI的力量。但记住,它不是你的大脑,它是你的助手。最精彩的故事,最深刻的洞察,最动人的情感,永远只能源于 你,那个活生生的人。它只是帮你清扫障碍,帮你搬运砖块,让你能更心无旁骛地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那种把脑子里的想法,通过它的辅助,迅速变成一篇有骨有肉、有血有泪的文字的成就感,真的非常美妙。这就是我这大半年,使用这个AI材料写作助手最真切的感受。感觉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没那么焦虑,对写作这件事,甚至又燃起了新的热情。效率提升,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变化,更是心态的解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