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 AI 写作,我一开始是嗤之以鼻的。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笔杆子,是能被这冰冷的机器给替代的?可后来,真香定律谁也逃不过,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谁还跟自己较劲呢?学会利用工具,才是王道啊。
但这 AI,它再厉害,能写出咱山西的味道吗?能把那醋香、煤灰味、老陈醋的酸劲儿都给写出来?我琢磨着,悬!
所以,有了这“山西 AI 写作会话”,我觉得挺好。咱不说用 AI 完全代替人,就说用它来帮咱提提效率,找找灵感,那也是极好的。咱山西人,骨子里就带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既然 AI 都来了,咱就得把它驯服了,让它为咱所用,写出咱山西的特色来。
就拿写山西的旅游来说吧,AI 能告诉你平遥古城有多少家客栈,云冈石窟有多少尊佛像,但它能告诉你,傍晚的平遥古城,那夕阳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是怎样的一种苍凉和壮美吗?它能告诉你,云冈石窟那些佛像,每一尊的面容,都带着怎样的慈悲和智慧吗?恐怕不能吧。
这些东西,得靠咱自己去感受,去体会,然后用咱自己的笔头,用咱自己的语言,把它给表达出来。AI 只是一个工具,咱得学会用它来放大咱的感受,强化咱的表达。
我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挖煤。那煤窑黑黢黢的,空气里弥漫着煤灰的味道,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爷爷却告诉我,这煤是咱山西的宝贝,是咱山西人的骄傲。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叫骄傲,但我能感受到,爷爷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这些记忆,这些感受,都是 AI 无法给我的。它们沉淀在我的血液里,流淌在我的骨髓里,它们是我写作的源泉,是我表达的动力。
所以,咱这“山西 AI 写作会话”,就得突出一个“本地特色”。咱得教 AI 学习咱山西的语言,学习咱山西的文化,学习咱山西人的思维方式。让它写出来的东西,带着咱山西的味道,带着咱山西的灵魂。
比如说,咱可以教 AI 学习山西的方言。那些土生土长的词汇,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都是咱山西的宝贝。让 AI 学会用这些方言来写作,就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再比如说,咱可以教 AI 学习山西的历史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 AI 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就能让文章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内涵。
还有,咱可以教 AI 学习山西人的性格特点。山西人耿直、豪爽、热情、好客。让 AI 了解这些性格特点,就能让文章更加真实,更加有人情味。
这 AI 写作啊,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事半功倍;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咱得掌握主动权,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
我觉得,咱这“山西 AI 写作会话”,不仅要学习 AI 的技术,更要强调人的价值。咱得培养一批既懂 AI,又懂山西的创作人才。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 AI 工具,创作出具有山西特色的优秀作品。
咱可以搞一些创作比赛,鼓励大家用 AI 来创作山西题材的作品。比如说,写山西的美食,写山西的风土人情,写山西的历史故事。
还可以搞一些交流活动,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重要的是,咱得保持一颗谦虚的心。AI 写作,它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写作。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助手。咱不能把它当成神,也不能把它当成敌人。咱得把它当成朋友,和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用手写字的感觉。那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那墨水在纸上晕染的痕迹,都让我感到一种踏实和安心。但是,我也知道,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咱不能固步自封,得学会拥抱变化。
所以,我愿意参加这“山西 AI 写作会话”,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用 AI 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山西作品。
让咱山西的文化,借助 AI 的力量,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