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限篇幅 体验 AI 写作不限篇幅的便捷性

AI知识库2周前发布 yixiu
2 0

有时候,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就是那种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那个光标一闪一闪,脑子里却空空荡荡,或者思绪万千却怎么也组织不起来文字的感觉。写东西,这活儿,看着简单,真上手了才知道多磨人。尤其是当你面前的任务要求洋洋洒洒,动辄几百上千字,甚至更长的时候。哎哟喂,那感觉,就像是让你徒手挖一条隧道,看不到尽头。

以前啊,写文章就是一点一点码字堆砌的过程。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再一个段落。得构思,得斟酌,得推敲。写得顺了还好,笔下生花;写得不顺,那真是抓耳挠腮,比挤牙膏还难。有时候为了凑字数,得硬着头皮往里头塞点东西,水啊,全是水,自己看着都心虚。那种被“篇幅”两个字框死的感觉,真让人窒息。有时候想写的东西很多,怕写得太长没人看;有时候没啥可写,偏偏要求你写很多。篇幅,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总是在那儿杵着。

写作不限篇幅 体验 AI 写作不限篇幅的便捷性

后来,开始接触所谓的AI 写作。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的。觉得这玩意儿能写啥?不就是堆砌点网上已有的信息吗?能有自己的思想?能有感情?嗤之以鼻。直到有一天,实在是被一篇大长文的任务逼得焦头烂额。 deadline 就在眼前,脑子像浆糊一样。死马当活马医,就试着让 AI 帮帮忙。

输入几个关键词,设定个主题,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它开始“写”了。一段,两段,接着,源源不断。那个速度,简直了!不是那种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感觉,而更像是哗啦啦的水流,文字就那么倾泻而下。而且,你发现了吗?它根本没有“写到头”的意思。只要你不喊停,或者给它新的指令,它仿佛就能一直写下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写作不限篇幅吗?

那一刻的冲击挺大的。它不是像人一样,写着写着会累,会枯竭,会卡壳。它似乎拥有用之不竭的文字储备和组合能力。你想要五百字?给你五百字。你想要一千字?给你一千字。你想要一万字?它可能也敢试试。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文字水库前面,你拿着水桶,想要多少,它就能给你放出多少。

这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就是便捷性。无与伦比的便捷性。想想看,以前为了凑够要求的字数,得费多少脑细胞,花多少时间,查多少资料,甚至生编硬造多少内容。现在呢?在需要大量文字铺陈,或者快速搭建框架的时候,AI 写作显示出了它惊人的效率和便捷性

当然,我不是说它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金子。远着呢!有时候逻辑混乱,有时候内容空洞,有时候车轱辘话来回说,有时候又冒出些完全不着调的东西。它的文字常常是“正确”的,是符合语法规则的,是信息密集的,但很多时候,它是没有“灵魂”的。它缺少人类独有的那种体验、情感、价值观、以及那些拐弯抹角小心思里透出的真实。

但即使这样,那种写作不限篇幅的能力,带来的便捷性是实实在在的。它解放了你一部分的体力劳动。你可以让它先生成一个初稿,一个草架子,一大坨文字。然后呢?然后你这个“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你可以去审视它,去修改它,去删减那些废话,去补充那些它遗漏的细节,去调整那些生硬的句子,最重要的是,往里面注入你自己的思想,你的观点,你的情感。给它“做手术”,让这堆冰冷的文字变得有温度,有血肉。

这种模式,其实有点像以前写论文搜集资料。你不是自己把所有内容都写出来,而是先从书里、文献里摘抄、整理一大堆相关的、不相关的文字材料,堆在那里。然后你再根据自己的论点,去筛选、去组织、去改写、去提炼。AI 写作生成的“不限篇幅”的文字,某种意义上,就像是那种海量的原始材料。它一次性给你很多,多到你根本用不完,但里面肯定有你能用的部分。而挑拣、打磨、重塑的过程,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创作。

所以,当我体验到AI 写作不限篇幅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复杂的。有初见时的惊叹,有随之而来的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带来的实用感。它不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立刻取代了人类的创作。至少目前看来不是。它更像是一个极有效率的、不知疲倦的助手,一个可以随时应你的要求“写”出海量文字的机器人。它不能帮你思考得更深刻,不能帮你感受得更细腻,但它能极大地缓解你在“量”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应对那些纯粹需要文字填充的场景时,它的便捷性简直是王炸。

你想写一个博客的长篇文章,需要大量背景介绍?让 AI 先吐一堆出来。你想写一个报告,需要详细描述一个流程?让 AI 把每个步骤都写得无比详尽。你想写一个故事,需要描绘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设定?让 AI 先帮你堆积基础信息。它一次性给你一个大得吓人的毛坯房,然后你再进去做精装修,贴上你的壁纸,摆上你的家具,让它成为你的家。

这种感觉,跟以前那种一个字一个字砌砖盖房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先拥有“量”,再追求“质”的工作流程。它让你不再害怕“长篇大论”,因为你知道,文字的原材料来得太容易了。那种面对巨大空白时的恐惧感,或者被最低字数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窘迫,至少在文字生成这个环节上,大大缓解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彻底偷懒了。恰恰相反,当文字的获取变得如此廉价和便捷,对文字的辨别能力、修改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提出独特见解和构建逻辑框架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了。AI 给了你一堆砖头,但它不会帮你设计房子的结构,不会告诉你哪里需要承重墙,不会教你怎么走水电煤气。那些核心的设计和创造,依然是属于人类的。

所以,体验AI 写作不限篇幅便捷性,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它不是终结,而是起点。它让我看到了文字生产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可以从“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质”的提升的可能性。不再为凑字数而苦恼,不再为篇幅太长而却步。因为你知道,无论多长的文字,都可以有一个高效的起点。至于终点能达到什么高度,那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看你如何去雕琢,去赋予它生命。那种感觉,挺奇妙的,有点像站在新时代的门口,看到了工具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我们,只是刚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们。这感觉,挺好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