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写作 易语言 AI 写作:编程与写作的融合

AI知识库1个月前发布 xiaohe
4 0

夜深了,屏幕幽幽的光照在脸上,不是熟悉的易语言界面,倒是一个在线的AI写作助手。那天写一段代码遇到瓶颈,头疼欲裂,鬼使神差地想让AI帮我“写”点什么,不是代码,而是……一段文字?这种感觉挺奇妙的,像是在一个熟悉的领域(编程)之外,看到了另一种“创造”的方式,而且它们似乎要撞在一起了,编程写作,这两个看似平行世界的家伙,要在人工智能的沙盒里玩一把融合

刚接触那会儿,觉得这AI写作工具挺新鲜。输入几个关键词,或者抛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嗖嗖嗖,屏幕上就开始蹦字儿。速度是真快,简直是文字的永动机。尤其是写一些流程化的东西,比如产品描述的基础框架、会议纪要的初稿,或者那些需要大量堆砌信息但又没啥情感需求的场合,它的效率简直是碾压式的。以前吭哧吭哧半天憋不出几句话,现在一杯咖啡没喝完,大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东西就躺在那儿了。当时心里小小惊呼了一下:这下写东西可太“易”了!

ai 写作 易语言 AI 写作:编程与写作的融合

但很快啊,那股新鲜劲儿过去,问题就来了。生成的文字,怎么说呢,感觉像个模子刻出来的。句子是通顺的,语法也没啥大毛病,甚至遣词造句看起来也挺“规范”。可就是读着没味儿,没灵魂。那种只有活生生的人才能写出来的,带着体温、带着情绪、带着独一份儿人生经历和思考的东西,几乎没有。你让它写个伤心,它能堆砌一堆表示难过的词汇,但你感受不到那种心被拧巴在一起的痛;你让它写个开心,它能用上所有积极正面的形容词,但你看不到那种眉梢眼角都飞扬起来的画面。它只是在模仿“像”的形状,而不是触碰“是”的本质。就像,就像易语言虽然让编程变得直观,可真正复杂、高性能的应用,骨子里还是那些更底层、更灵活的语言在支撑。这AI写作,是不是也一样,它“易”在表面,深层的东西,它还够不着?

说起来,这事儿让我想到了易语言。当年这货刚出来那阵子,争议可大了。中文编程,图形化界面,有人觉得它拉低了编程门槛,让更多国人能接触编程创造自己的小软件;也有人觉得它“不正规”,结构松散,性能堪忧。但不管怎么说,它确实让一部分原本觉得编程高不可攀的人,也能动手捣鼓出点东西来。它试图让编程这件复杂的事变得“易”。现在这AI写作呢?不也是试图让写作这件需要天赋、积累和灵感的事变得“易”吗?输入几个字,出来一篇文章。这俩是不是骨子里有那么点儿相似?都是在努力降低门槛,让“创造”变得更“易”触达。

但这背后的代价呢?易语言的“易”可能在某些方面牺牲了性能或普适性。那AI写作的“易”呢?是不是牺牲了独创性、深度思考和那种不可复制的“人味儿”?你让AI写一万篇流水账式的文章轻而易举,但它能写出一句像“今晚月色真美”这样,表面云淡风轻,实则包含万千深情,只属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特定表达吗?它能写出鲁迅笔下刻进骨子里的悲凉和愤怒吗?写不出。至少现在写不出。

所以,我觉得AI写作易语言一样,它们都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AI写作这个工具,它的意义可能在于,它正在把编程的逻辑和结构化思维,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赋能”给写作。你想啊,编程讲究结构、模块、算法,写文章不也一样吗?得有大纲,有层次,有逻辑线。AI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没感情,但结构往往挺清晰的,一段一段,条理分明。这不就是编程思维在写作上的体现吗?它能帮你快速搭建文章的骨架。反过来,我们这些用易语言或者其他语言写代码的人,或者写东西的人,是不是也能从AI身上学到点啥?比如更高效地组织信息,或者从它海量数据“炼”出来的文本里,偶然捕捉到一些我们自己想不到的词儿或者句式?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习惯了在易语言里拖控件、写中文代码的哥们儿,现在打开AI写作助手,让他帮自己的小程序写个功能介绍。他输入小程序的核心功能,目标用户,语气要求,然后AI唰唰唰给他一段初稿。他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用户的痛点,去修改、润色,加入那些只有他这个开发者才懂的、只有他才能体会到的细节和感情。这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种融合。是AI提供了效率和框架,而注入了灵魂和细节。或者一个写网文的作者,用AI来快速生成世界观的基础设定、人物的大致背景,甚至是一些不重要的龙套对话,然后把精力完全放在核心情节、主角的人物弧光以及那些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情感高潮上。

这种融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优势互补。编程教会我们逻辑和结构,写作教会我们表达和情感。AI作为一个桥梁,它用编程的逻辑来处理文字,但最终文字的价值和意义,还是需要写作的思维去赋予,去雕琢。AI能高效地生产“信息”,但要让信息变成能触动人心的“故事”或“思想”,还得靠人。

AI写作的出现,可能会淘汰一部分只会做简单文字搬运工作的人,这很残酷,但技术进步往往伴随着这样的阵痛。但对于真正有想法、有深度、有独特视角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一个可以让你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需要人类创造力、需要深刻洞察、需要情感投入的地方。它就像一把更快的刻刀,最终能刻出怎样的作品,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功力和心境。

至于易语言AI写作的结合,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易语言的特点就是降低门槛,让技术更“易”用。如果能用易语言开发出一些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更人性化的AI写作辅助工具,比如一个能听懂方言指令生成文章的AI助手,或者一个能根据用户情绪调整文本风格的AI小编,这岂不是让技术更接地气,服务更多普通人?这不正体现了编程的价值——为了让生活更便利,让创造更触手可及?

所以啊,别把AI写作看成洪水猛兽,也别把它神化得无所不能。它就是个工具,是个新玩具,带着点编程的严谨和写作的潜力。它和易语言一样,都是在用技术的方式,试图让某些领域的事情变得更“易”。但这“易”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的思考、的判断、情感创造力AI写作,说到底,是编程写作人工智能时代的一次融合尝试,但它能否开出绚丽的花朵,最终决定权还在我们自己手里。握好这个新工具,别让它牵着鼻子走,而是让它为我们的思维创造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