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吧,有点儿知识焦虑症。信息时代,谁不是呢?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感觉不学点什么,立刻就被时代抛弃了。一开始疯狂囤课,收藏各种干货文章,结果呢?囤积如山,浏览甚少。后来发现,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信息,而在于如何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
印象笔记,对我来说,一开始只是个电子笔记本。随便记记东西,存点资料。但时间长了,就发现它真的不仅仅是个笔记工具,而是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我开始尝试用标签、笔记本、链接等功能,把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例如,我有个“项目A”的笔记本,里面会包含项目相关的文档、会议记录、灵感想法,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分析报告。这样一来,找资料方便多了,也更容易把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更完整的认知。

后来,我接触到了AI写作工具。一开始,我是抵触的。总觉得AI写出来的东西没有灵魂,千篇一律。但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个很棒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写作能力一般的人来说,它可以帮我快速生成初稿、提供写作思路、润色语言。
我开始尝试把AI写作和印象笔记结合起来。比如,我在印象笔记里整理了一堆关于“市场营销”的资料,然后用AI写作工具根据这些资料生成一篇关于“内容营销策略”的文章。当然,AI生成的内容肯定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文章进行调整,加入一些案例和观点,让文章更具深度和个性。
这种结合,简直是效率神器!
我之前写一篇工作报告,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几个字。现在,我先把相关资料整理到印象笔记里,包括数据、图表、案例分析等等。然后,我用AI写作工具根据这些资料生成一份报告初稿。这份初稿可能有很多问题,比如数据不准确、逻辑不严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等等。但是没关系,有了初稿,我就有了一个起点,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我会在初稿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细节,加入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让报告更加完善和有说服力。
重点来了:AI的价值不在于替代,而在于赋能。
它能帮我节省大量时间,让我有更多精力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例如,我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市场调研、客户沟通、战略规划等方面。
当然,AI写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很难理解复杂的上下文关系,也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所以,我不能完全依赖AI写作,还是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我把AI写作工具看作是一个助手,而不是一个替代品。
现在,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在印象笔记里整理资料、思考问题,然后利用AI写作工具辅助写作。这种习惯让我受益匪浅。我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写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了。
我还发现,AI写作在某些方面可以给我一些启发。比如,它可以提供一些我没有想到的观点和角度。有时候,我会觉得AI写作工具像是一个思考伙伴,可以和我一起探讨问题,碰撞出新的火花。
而且,我开始用印象笔记记录我的写作灵感和思考过程。我会把一些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一些闪念都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像是一个灵感宝库,可以在我写作的时候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文章。我翻阅印象笔记,找到了一段之前记录的关于“用户体验”的思考。这段思考启发了我,让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于是,我把这个观点融入到文章中,让文章更加深刻和有价值。
说实话,这套方法不是完美的,还在不断完善中。但我相信,知识管理加上AI写作,绝对是未来写作的趋势。它能帮我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更高效地表达观点,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也许,未来的写作,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一个人与AI协同创作的过程。这听起来有点科幻,但我觉得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我,已经开始拥抱这种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