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幽默话生成技巧:如何用AI制造笑点?

AI知识库3周前发布 yixiu
1 0

AI写幽默?听着就像把鱼缸里的金鱼拎出来让它学脱口秀,或者…硬往烤面包片上挤牙膏那种感觉吧?别扭,强扭,而且多半尬到你想原地消失。笑点这东西,多微妙啊!它藏在文化里,藏在特定语境下,藏在说话人那个眼神、那个停顿里。AI一板一眼的,怎么可能捕捉到?

一开始接触这玩意儿,指望它直接扔个段子出来,那真是想多了。它给你的,大多是那种教科书式的、了无生趣的句子排列组合,或者是一些网络上被嚼烂了的梗,生硬地套用。就像你给它一本笑话大全,它吭哧吭哧背给你听,没感情,没节奏,听得你心头火起。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跟个机器人相亲,对方所有答案都完美符合理论模型,但就是…没、有、人、味儿!

AI写作幽默话生成技巧:如何用AI制造笑点?

所以,别天真地以为把“写个笑话”几个字丢给AI,它就能变身周星驰或者黄子华。想用AI制造笑点,得换个思路。它不是段子手,它是…怎么形容呢?像一个极其勤奋但缺乏幽觉的助手,你得手把手教,而且教的不是“什么是幽默”,而是“幽默长啥样”、“它的骨架是啥”。对,咱们得教AI认识幽默的结构和技巧。它能做的是识别和模仿模式,而不是理解和创造意义

咱们得把它当成一个语言的万花筒。你往里丢各种元素,它负责帮你转,转出意想不到的组合。那些能让AI“看起来”有点幽默感的技巧,其实是在利用它强大的模式识别和语言生成能力,去触碰幽默的那些边界。

第一个,也是我觉得AI相对容易摸到点儿门道的,是错位。啥叫错位?就是把完全不搭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硬生生拽一块儿。比如,让一个严肃的物理学家去讨论煎饼果子的配方严谨性,或者让一只猫用金融术语抱怨罐头不够吃。AI的数据库里存着各种各样的概念和它们通常的关联。你给它一个指令,让它把两个在它认知里“关联度极低”甚至“互相排斥”的概念强行捏在一起描述,就容易产生一种荒谬感,那种因为“不协调”而产生的笑点。你得明确告诉它:“拿这个概念,去套那个情境!”别指望它自己能产生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你得人为制造。

然后是夸张。这个也好理解,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使劲儿往大了说,说得天崩地裂,说得仿佛世界末日。AI挺擅长这种堆砌形容词、渲染气氛的事儿。你让它描述“有点累”,它可能会说“感觉身体被掏空,每一个细胞都在哀嚎,仿佛刚从火星徒步回来”。这种过度的、不符合实际的描述,本身就带点荒诞色彩。但注意,得把握度,过度了就假了,一点儿也不夸张又没意思。这个“度”,AI自己掌握不好,还是得靠咱们人工筛选和调整。

对比反差也是AI可以操作的。比如描述一个人,前半句一本正经,后半句突然掉链子;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前面高大上,后面瞬间接地气。这种预设和结果之间的强烈反差,或者同一主体身上展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属性,能产生喜剧效果。你得给AI设定好这个“对立面”:“用非常官方的语气,描写一次史诗级的睡过头。”它就能把那些严肃词汇跟起床失败的狼狈情境结合起来,形成反差。

再来说说谐音。这个嘛… 见仁见智。AI能识别同音字、近音字,理论上能玩谐音梗。但中文的谐音梗太依赖语境和音调了,而且很多高级的谐音是建立在对词语多重含义的理解上的。AI玩出来的谐音梗,经常很生硬,或者根本不好笑,甚至驴唇不对马嘴。有时候是歪打正着蹦出来一个还行的,但更多时候是把好好一句话弄得哭笑不得。用AI玩谐音,感觉就像大海捞针,或者说,指望它在茫茫词海里蒙对那个最好笑的。成功率嘛… 看运气,更看你给的指令有多精准。

出乎意料,这个是幽默的精髓之一,也是AI最难掌握的。幽默往往在于打破预期,制造惊喜。你以为故事会往东走,它突然掉头朝西。AI的生成逻辑往往是基于概率最高的预测,它太喜欢走寻常路了!让它写一个有“反转”的笑话,它可能只会给你一个最普遍的、你听过八百遍的结局。要逼AI写出真正出乎意料的东西,可能需要非常复杂、精细的指令,或者在它生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人工修改和再创作。指望它自己灵光一现,制造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包袱,目前来看,还不太现实。

最后,给AI设定一个情境或者赋予它一个人格,是个不错的辅助技巧。你让AI模拟一个特定身份的人说话,比如一个爱吹牛的程序员,一个啥都爱操心的老大爷,或者一个故作深沉的文艺青年。给它这个人设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常用梗,它生成的内容就更容易带上这个角色的色彩,也更容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笑料。比如,让它用知乎大神的语气回答“如何优雅地吃包子”,出来的东西可能就自带凡尔赛式的幽默感。这就是情境关联人格化的应用。

说到底,用AI制造笑点,不是让AI变成喜剧大师,而是把它当成一个高阶的、能快速处理语言的工具。它能帮你快速生成大量的语言素材,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特定模式的组合和变形。它擅长的是生产“半成品”,是那些带有错位夸张对比反差、甚至是偶尔的谐音和不那么出乎意料元素的语言碎片。

但是,把这些碎片打磨成真正的笑点,让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面对特定的人群,发挥出最大的喜剧效果,这依然是人类才能做到的事。你需要用你的幽默感去筛选、去组合、去调整语调、去加入只有你才懂的梗。AI是那个为你搬砖和调制水泥的工人,但设计图纸、雕刻细节,让这栋“幽默建筑”最终立起来并让人哈哈大笑的,还是得靠你,靠那个有血有肉、能感知世界荒诞与美好的“人”。

所以,别对AI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它能一口气喷出段子让你捧腹。把它当作一个加速器,一个灵感来源库,一个可以陪你玩语言排列组合的游戏伙伴。用你的智慧去引导它,用你的幽默感去点化它生成的内容。制造笑点的真正“技巧”,依然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AI只是让这个过程多了点新鲜的可能,和一点儿“调教”机器的乐趣罢了。有时候,它蹦出来一句出乎意料的话,虽然不是你想要的笑点,但它本身的“笨拙”或者“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反而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