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有个叫鹿灵AI的写作工具风头正劲,说什么能帮你写文章、想创意,甚至模仿不同风格。哎呦,这年头,什么都沾点儿“智能”、“AI”的边儿,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心里其实早就打了好多个问号,这玩意儿真能写东西?写出来是人话吗?还是那种味同嚼蜡,一听就知道是机器拼凑的玩意儿?
我这老笔杆子,写了也有些年头了,深知码字这事儿,哪是按个按钮就能搞定的?那得是脑子里的浆糊搅啊搅,情绪得发酵,还得跟文字死磕,跟自己拧巴。有时候憋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有时候灵感来了,笔下生风,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跟文字谈恋爱,爱恨交织。结果你跟我说,有个AI,啪一下,文章就出来了?我信你个鬼。

但好奇心这东西,抓心挠肝的,实在架不住。想着,万一呢?万一它真有点儿本事,能帮我磨磨刀,省点儿时间?毕竟谁不想轻松点儿呢。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还是摸过去,想亲眼看看这鹿灵AI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注册、登录,界面倒挺简洁,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这点倒是有点意外。输入框明晃晃摆在那里,旁边是各种“功能”选项:写个公众号文章、产品描述、小红书种草笔记、甚至小说大纲……嚯,野心不小啊。
我没敢一开始就让它写啥鸿篇巨制,先拿个小活儿试试水,比如写个某个产品的介绍。这玩意儿我平时也写,知道大概框架,方便对比。输入产品特点,一些关键词,比如“轻薄”、“续航长”、“音质好”。然后,点击生成。
等了几秒钟,屏幕上开始蹦字儿。那速度倒是挺快,唰唰唰,一段东西就杵在那儿了。乍一看,嗯,排版规整,句子也通顺,该有的信息点似乎都提到了。但是,仔细读下去……怎么说呢,感觉就像啃一块没味道的饼干。干巴巴的,每个词儿都认识,连起来也符合语法,但就是没有一点儿生气,没有温度。
它写出来的文案,用的词儿都太“标准”了,标准到无聊。比如形容产品好,来来回回就是“性能卓越”、“极致体验”、“创新技术”这些词儿,跟网上随便抓一篇软文都差不多,毫无新意。完全没有那种,你看了之后会心一笑,或者觉得“哎呀,这感觉对!”的那种灵动。
我试着让它写得“有情感”一点,比如模仿某个博主的风格,带点儿个人体验色彩。结果呢?它只是把一些形容词换了换,加了几个感叹词,但整体感觉还是僵硬的。那种人类独有的,带着犹豫、带着欣喜、带着一点点不确定或者小吐槽的语气,它完全抓不住。文字就像没有表情的脸,告诉你“我很高兴”,但眼睛里根本没有笑意。这内容质量,唉,离我的要求差远了。
更别提原创性了。我怀疑它是不是在巨大的数据库里扒拉扒拉,然后把能凑上的句子拼一起。虽然不至于完全复制粘贴别人的东西,但那种句式、那种遣词造句的习惯,你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感,像无数篇平庸文章的集合体。没有属于它自己的声音,也没有为我这个特定的需求去“创造”点什么独一无二的东西。它只是在“组装”。
这让我开始怀疑它的创造力。真正的创造,是从无到有,或者至少是把已有的元素,用一种全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给人启发,甚至带来惊喜。AI呢?它似乎只能在给定范围内做排列组合,而且是按照最高概率的排列组合。所以出来的东西,总是“安全”的,也就是——平庸的。
我没死心,又试了几个不同的场景。让它写个小故事开头,设定人物和冲突。它能给你一个干巴巴的框架,比如“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年轻的铁匠,他有一个秘密。”然后呢?没了。或者接着写几句,也是那种儿童故事水平的描述,完全引不起你往下读的兴趣。那种勾人的悬念,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那种环境氛围的烘托,别指望了。
写诗?更别提了。它能给你押韵的句子,能套用一些诗歌的意象,但读起来就像是AI写的打油诗,空有形式,没有灵魂。真正的诗,是文字的炼金术,是情感的结晶,是需要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去感受、去提炼的。让一个程序来做这个?就像让机器人去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失去。
说它完全没用,可能也偏颇了。它能迅速地根据关键词生成一些信息摘要,或者帮你把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可能都挺无聊的)。对于一些极度标准化、对文笔没有任何要求的文字工作,比如生成商品标题、或者把一份报告的关键点列出来,鹿灵AI也许能起点作用,提高一点点效率。但注意,是一点点。因为你生成之后,还得花时间去修改、去润色、去注入“人味儿”,甚至很多时候,修改比自己从头写还费劲。
比如我让它写一段微博,要求活泼有趣。它给了我一段用了几个网络流行语的文字,但那些流行语的运用方式,就像一个不了解网络文化的老古董硬生生地往里塞,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而且整体语气还是那种官方的、程式化的“活泼”,非常违和。你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调整,去让它听起来像一个真人在说话,而不是一个在模仿人类说话的机器。
所以,回过头来看鹿灵AI的实际效果?我的体验是:它是一个能生成“文字”的工具,但离“写作”还差得很远。它能完成一些基础的文字任务,给你一个框架,一个草稿,但这个草稿通常是毛坯房,而且是质量不太好的那种。你想把它变成一个能住人、有风格、有温度的家,你得自己动手,大刀阔斧地改造,甚至推倒重建。
它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是缺乏“理解”和“感受”。它不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化、语境的微妙差异。它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对美的追求,没有表达欲。它只是在根据概率组合符号。所以它生成的东西,是“正确”的,但不是“对味儿”的;是“通顺”的,但不是“动人”的。
对于我这样需要用文字去打动人、去表达独特观点、去创造有价值内容的写作者来说,鹿灵AI目前的版本,说实话,帮助不大。它不是一个能激发你灵感、帮你突破瓶颈的伙伴,更像是一个笨拙的助手,递给你一堆你需要反复修正的素材。它的效率提升,是以内容质量和创造力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也许对于一些完全不擅长写作,或者只是需要大量低原创性内容的场景,它能勉强应付一下。比如批量生成一些SEO文章的底层框架,或者写一些没人会仔细看的通知公告。但即使是这样,风险也很大,因为它生成的内容很容易重复、容易被识破是机器所为,这在很多对内容质量有要求的平台和场景下,是致命的。
总的来说,我对鹿灵AI的这次评测体验,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它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写作,是多么复杂、多么需要智慧和情感投入的一件事。不是靠算法就能轻易取代的。鹿灵AI,或者说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这类AI写作工具,它们能做的,或许只是文字领域的体力活,而且还做得不怎么漂亮。至于那些需要脑力、需要心力、需要灵光一闪的活儿?那还是得靠我们这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自己来。它叫“鹿灵”,但我觉得,那一点点“灵气”,它还没捕捉到,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