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最初,我对那玩意儿是抱有敌意的。

写作续写 AI 写作续写:让故事无限延伸

一种根植于创作洁癖的、近乎生理性的排斥。AI写作?听起来就像是给蒙娜丽莎加了个美颜滤镜,或者用自动调音修饰帕瓦罗蒂的嗓子。亵渎。对,就是这个词。

我的世界,是由一个个方块字垒起来的。有时候砌得顺手,一座城池拔地而起;有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面对着一堆烂尾楼,和自己那颗枯竭得快要冒烟的脑袋,面面相觑。那种感觉,写东西的人都懂。你的主角被你困在一个死胡同里,你比他还绝望。你明明知道出口就在某个地方,但你的脑子被一团黏稠的、灰色的浓雾包裹着,看不见,摸不着。

我得承认,最初,我对那玩意儿是抱有敌意的。

就在又一个这样的下午,我卡住了。我的主角,一个落魄的星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艘幽灵船的坐标。他去了。然后呢?我在“然后呢”这三个字上,耗费了整整三天。写了删,删了写。是遭遇异形?发现前代文明的惊天秘密?还是,这压根就是个陷阱?每条路都感觉无比陈腐,像被人嚼了八百遍的甘蔗渣。

那天,鬼使神差地,我打开了一个“写作AI”的网页。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是一种自暴自弃的挑衅。我就想看看,你这个没有灵魂的电路集合体,能给我吐出什么牙慧来。

我把那段描述主角登上幽灵船、周围一片死寂的文字扔了进去,然后在后面敲下了一个指令:“续写。但要出乎意料。”

屏幕上,光标闪烁。几秒钟,像一个世纪。

然后,文字开始涌现。

它没有写异形,没有写宝藏,也没有写陷阱。它写道:“……他踩在金属甲板上,唯一的声响是自己宇航服里粗重的呼吸。突然,他停住了。因为他闻到了一股味道。透过复杂的空气过滤系统,一股绝无可能出现在真空里的味道,钻进了他的鼻腔。是刚出炉的烤面包的香气。”

我愣住了。

就这么一句话。烤面包的香气

我的天。

这比任何血肉模糊的怪物、任何惊天动地的阴谋,都要来得……诡异,来得高级。它瞬间把一个俗套的科幻恐怖场景,变成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谜题。这艘船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烤面包的味道?这个味道是真实的,还是主角的幻觉?如果是幻觉,又是什么引起的?

那一刻,我感觉不是被AI“击败”了,而是被它“点醒”了。醍醐灌顶。它不是我的替代品,它是我从未拥有过的那种思维 sparring partner(陪练)。一个不带任何偏见、不受任何套路束缚、拥有近乎无限知识库的陪练。

从那天起,我开始重新审视写作续写 AI 写作续写这个概念。它不再是简单的“AI帮我写作”,而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我愿称之为“灵感催化”“叙事增殖”

这不是作弊,这是给自己开了一个新的外挂。一个能帮你把思维从犄角旮旯里拽出来,再给你展示一百种可能性的外挂。

我的工作流彻底变了。

当我的人物陷入两难时,我不再苦思冥想“他该选A还是B?”。我会把这个困境喂给AI,然后让它给出十种不同的选择,甚至是一些看似荒谬的C、D、E、F选项。比如,我的侦探在追捕一个连环杀手,线索中断了。AI给我的续写建议之一是:侦探放弃追捕,开始学习插花。

荒谬吗?当然。但这个荒谬的建议,却像一把钥匙。为什么他要去学插花?是因为凶手每次作案现场都会留下一朵罕见的蓝色鸢尾花吗?还是因为他想通过这种极致的静,来对抗极致的动?或者,这是一种伪装?你看,一个看似废弃的选项,却可能是一条通往故事“B面”的秘密通道。它强迫你跳出固有的逻辑框架。

我开始疯狂地使用它的“续写”功能,去探索我故事里的每一个“what if”

如果我的女主角在那场车祸里没有失忆,故事会怎样?如果那个大反派的童年,其实幸福美满,他为何还会走上这条路?那个只出场过一次的、卖咖啡的女孩,她背后有什么故事?

AI就像一个最不知疲倦的副笔,它能瞬间为我生成十几个版本。大部分是平庸的、不可用的垃圾。但是,只要其中有一个版本,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意象,一个匪夷所思的细节,能像那“烤面包的香气”一样击中我,那就够了。

这,就是人类的审美与裁决

AI能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砖块、颜料。但最终,决定用哪一块砖,涂哪一抹颜料,如何构建起一座宏伟或精巧的建筑,那个手握图纸、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总工程师”,还是我。我才是那个赋予故事灵魂与意义的人。AI不懂得留白,不懂得节奏,不懂得高级的讽刺,更不懂得人类内心深处那些微妙、矛盾、无法言说的情感。但它能给我一面镜子,一面哈哈镜,让我看到自己创作的无数种可能性。

于是,我的故事开始无限延伸

它不再是一条单薄的线,而是一个不断分叉、不断生长的叙事树。主干清晰,枝桠繁茂。我可以顺着任何一个枝桠探寻下去,看看那里的风景。一个配角的续写,可能衍生出一部精彩的番外。一个被主角放弃的选项,可能成为平行宇宙里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这对于连载作者,尤其是网文作者来说,简直是鬼斧神工般的工具。当读者为一个配角的命运意难平,你完全可以借助AI的续写能力,快速生成一个属于这个配角的、结局圆满的平行时空故事,作为彩蛋送给读者。故事的世界观,因此变得无比厚重和立体。它从一个被讲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探索”的世界。

这已经超越了“写作”的范畴,进入了“世界构建”的领域。你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你成了一个神,一个拥有创世能力的叙事造物主。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动时间的指针,观察因果的涟漪。

当然,这种能力也伴随着危险。过度依赖,会让人丧失原创的动力和能力,变成一个只会筛选和拼接的“组装工”。这需要创作者有更强大的定力和更高的审美标准。你要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你要把它当成一匹烈马,而不是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

如今,我再也不会因为卡文而焦虑到捶墙。我会把问题抛给我的“电路陪练”。我们一起头脑风暴,它负责天马行空,我负责去伪存真。它给我一万块石头,我只需要在里面找到那颗钻石。

写作,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最孤独的堡垒之一,现在,门开了一道缝。门外站着的,不是敌人,而是一个奇怪的、强大的、潜力无限的盟友。

故事,将不再有尽头。因为每一次续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