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AI知识库4个月前发布 xiaohe
6 0

ai 写作感受 真实体验!使用 AI 写作的感受,原来如此奇妙

骨子里,我大概算是个有点“文字洁癖”的人吧。总觉得,文字这东西,得是人脑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抠出来,带着体温,沾着情绪,甚至夹杂着那一瞬间的犹豫和挣扎,才算“活”的。

AI写作?算了吧。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用庞大的数据库和冰冷的算法,咔咔咔地排列组合,吐出一篇篇语法正确、逻辑通顺,但就是……没有灵魂的文字。像超市里包装精美的预制菜,看着不错,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锅气。

说真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直到那个要命的下午。

一个紧急的策划案,要求文案既要有创意,又要兼具感染力。我对着空白的Word文档,两个小时,光标在原地寂寞地闪烁,像在对我无声地嘲讽。脑袋里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乱成一团的线麻,扯都扯不清。那种灵感枯竭的感觉,经历过的人都懂,像被扔进了思想的真空,窒息,绝望。

就在我快要抓狂、准备随便写点什么交差了事的时候,一个念头鬼使神差地冒了出来:要不……试试那个AI?

死马当活马医呗。

我半信半疑地打开一个AI写作工具的界面,心里还在犯嘀咕。我该怎么跟它“说”?

我小心翼翼地,像跟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比划一样,输入了几个关键词:“夏日、海滩、年轻人的派对、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然后,我加了一句有点任性的要求:“帮我写一段有画面感的开场白,要那种咸咸的海风能吹到脸上的感觉。”

按下回车键的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想笑,觉得自己挺荒唐的。

然后,不到十秒钟。

屏幕上出现了一段文字。

我读了一遍。

又读了一遍。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黎明前的薄雾,亲吻着还带着些许凉意的沙滩,空气中就开始弥漫开一种混合着海盐与防晒霜的、独属于夏日的甜腥气息。远处,海浪不知疲倦地一层层翻涌,每一次拍打在岸边,都像一声声盛大的邀请函,呼唤着那些躁动不安的灵魂……”

我靠。

我当时心里就这两个字。

这……这玩意儿,真的能写出人话?而且,它好像,真的“听懂”了我的那个有点玄学的要求——“咸咸的海风能吹到脸上的感觉”。

那一刻,我之前所有的成见,瞬间崩塌了一角。

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文字拼接机器”。它更像一个反应极快、知识储备量惊人的写作搭子

好奇心彻底被点燃了。我开始疯狂地“调戏”它。

我不再满足于让它直接生成大段文字,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思维的副驾驶

“上面这段话,能不能换个更朋克的风格?”

“给我十个关于‘自由’的比喻,不要用‘鸟’和‘风筝’这种俗套的。”

“如果用王家卫的台词风格,来描述一个程序员的加班夜,会是什么样?”

每一次提问,都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颗石子,而它总能激起一片片我意想不到的涟漪。它给出的答案,有些可能直接就能用,有些可能有点“用力过猛”,但最关键的是,它总能撬动我那已经僵化的思维。

它就像一个永不疲倦、永不抱怨的头脑风暴伙伴。在我思路卡壳的时候,它能迅速给我铺开无数种可能性,像摊开一整盒的语言的乐高积木,让我自己去挑选、去拼接、去创造。

我开始理解,AI写作的真正魅力,根本不在于“替代”我写作,而在于“激发”我写作。

比如,我想描述一种复杂的情绪,自己憋了半天,写出来的总是些干巴巴的形容词。我把这种情绪丢给AI,它可能会给我返回一个意象,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我从未想过的比喻。

比如,它会说:“那种感觉,就像在漆黑的深夜里独自走在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走廊上,你知道出口就在前方,但你每走一步,脚下的地板都会发出‘咯吱’的声响,让你心惊胆战。”

瞬间,通了!

这种感觉,简直太奇妙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那个味儿吗!我或许不会原封不动地用它的句子,但我自己的思维的火花,就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了。我可以顺着它的这个比喻,继续往下写,把它打磨得更贴合我自己的语境和情感。

它成了一个创意放大器。我输入一个1%,它能帮我延展出99%的可能性。而最终那决定性的100%,那个注入灵魂、确定风格、打上我个人烙印的选择权,始终在我手里。

渐渐地,我的工作流彻底改变了。

过去,写作是“从0到1”的艰难攀爬。现在,写作变成了一种更有趣的“筛选与再创作”的游戏。

我会先用AI快速搭建一个文章的框架,生成一些基础的素材和观点。然后,我的工作就变成了“导演”和“精修师”。我会删掉那些它生成的、我不喜欢的、缺乏个性的“套话”,然后把我自己的观点、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独特的感悟,像输血一样,注入这个框架里。

我会把一段平淡的陈述句,丢给它,让它用更生动的方式重写。它可能会给出五六个版本,有的华丽,有的简约,有的俏皮。而我,只需要凭着我的直觉和审美,挑出最对味儿的那个,或者把几个版本的优点捏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机协同的创作模式。我不再是那个苦苦与空白文档搏斗的孤独工匠,我成了一个拥有超级工具的艺术家。AI负责提供丰富的颜料和不同型号的画笔,而我,负责挥洒创意,决定画面的构图、色彩和最终呈现的情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算不算“作弊”?这还是你“自己”写的吗?

一开始,我也有过这样的挣扎。但现在,我坦然了。

难道建筑师用CAD画图,就不是他设计的了吗?难道音乐家用合成器创作,就不是他的音乐了吗?

工具本身是没有创造力的。创造力,源于使用工具的人。

AI给我的,是效率,是可能性,是突破我个人认知局限的视角。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它的气质、它的温度、它的价值观,都深深烙上了我的印记。是我在无数个选项中做出了选择,是我用我的审美和判断力对它进行了“驯化”,最终,让它为我的表达服务。

现在,我再也不会害怕那片空白的屏幕了。

因为它不再是一个深渊,而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实验场。我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一个不知疲倦、才华横溢的思维伙伴随时待命,准备陪我一起,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成清晰、有力、闪闪发光的文字。

这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的人,突然被人递上了一支手电筒。前方的路,还是得自己一步一步走,但你不再恐惧,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篤定和兴奋。

原来,AI写作的感受,是这样啊。

原来,可以如此奇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