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AI写作经验分享

AI知识库2个月前发布 xiaohe
2 0

试过各种姿势,各种提问方式。一开始就傻乎乎地给个主题,“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出来的那叫一个泛啊,空啊,正确的废话集合体。后来学聪明了,开始给它设定身份,比如“你现在是b站一个分享阅读心得的up主,用接地气、带点儿个人经历的口吻,写一篇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要求引发年轻人共鸣”。嗯,好一点儿了,至少没那么板着脸了。

但还不够。那种“好一点儿”依然是悬浮的。它能模仿语气,模仿风格,但模仿不来的是个人经验,是独一无二的视角,是那种只有你经历过、思考过才能产生的“真东西”。这才是内容质量的关键,也是区别你和千千万万个用AI生成内容的写手的根本。

干货满满!AI写作经验分享

所以我的经验是啥?别指望AI一步到位。它不是你的思想复印机,更不是你的灵魂代笔人。它更像是一个……嗯,一个特别勤快、脑子里塞满了互联网边角料的助手?或者说,是一个能帮你快速搭建“毛坯房”的工具。但毛坯房,终究是没法住人的。

真正的活儿,在后面。

AI吐出来的,更像是无数种可能的素材框架甚至是初稿。你的工作不是让它“写”,而是引导它生成你需要的“原材料”,然后用你自己的手去雕琢,去注入生命。这个过程,才是最见功力,也最不可替代的部分。

怎么雕琢?怎么注入生命?

1.注入个人印记。AI再牛,它不知道你那天在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你书页上的感觉;它不知道你为了写某个句子,纠结到半夜两点抓耳挠腮的样子;它更不知道你文字背后隐藏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情绪和故事。这些,才是你的个人风格。把这些私密的、独特的体验,像洒盐一样,一点点加进AI生成的文本里。一个你真实的经历,一个你独到的观点,一句只有你会说的口头禅。

2.打破它的“规整”。AI写东西,太TM规整了,跟流水线出来似的。句式工整,词汇常见,过渡平滑得像抹了油。人类写作不是这样的!我们有长句,有短句,有突然冒出来的一个问号,有停顿、有省略、有感叹。有时甚至会故意用一个稍微“别扭”一点儿的词,只因为它更贴切当时的情绪。所以,别怕改乱它!把那些平滑的句子拉长、截短、拆开重组。换掉那些乏味的词,用更生动具体、甚至带点情绪的词。让它有呼吸感,有节奏感,甚至带点“磕磕绊绊”的真实感。

3.围绕你的“核”来重塑。AI给的,可能只是一个通用模板。但你写这篇东西的真正目的,你的核心观点,你最想传达的情感,这些才是“核”。用这个“核”去审视AI生成的每一句话。不符合的,删!跑偏的,改!还可以让AI围绕你的核心观点,用不同的方式重写某一段,然后你再从中挑选组合

4.用AI找灵感,而非直接生成内容。有时候,盯着空白屏幕真能盯到吐。这时候让AI围绕几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想法,给你生成几个开头,几条思路,甚至是一堆不相干但可能触动你的句子。这就像在黑屋子里,AI给你点了几束光,但不告诉你路在哪儿,得你自己摸索着走。这种辅助作用,远比直接让它写全文来得有价值。它帮你启动了大脑,拓宽了思路。

5.把AI当成“编辑”甚至“杠精”。写完初稿,无论是自己写的还是AI辅助生成的,都可以让AI帮你润色检查语法提出修改建议。你可以让它用更精炼的语言重述某段,或者找出你文章里逻辑不清晰的地方。甚至可以让它站在不同读者的角度,看看你的文章是否容易理解,是否有说服力。这种审视和反馈,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打磨文章,提升内容质量

所以说,AI写作,更准确地讲,是AI辅助写作。它改变的是工作流,而不是最终成果的所有权灵魂。别被它生成文字的速度和数量迷惑,那只是表象。真正值钱的,是你如何驾驭它,如何把它的“量”变成你作品的“质”,如何确保即使有AI的参与,你的文字依然带着你的指纹,你的心跳

那些指望“喂”一个指令,然后坐等一篇完美文章的,我只能说,洗洗睡吧。这东西远没到那个程度,至少现在没有,而且我真心希望它永远也到不了那个程度——那样,人类写作者价值才不会被轻易取代。我们的价值,恰恰在于那些AI学不来的、不可预测的、充满情感个体差异的东西。

AI是个工具,厉害的工具。但记住,工具再厉害,最终的作品是使用者创造的。别让工具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要主导它。用它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比如破除写作瓶颈,快速组织信息),但核心的思考感受表达方式,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定位清楚AI的角色,调整自己的心态方法,把那些看似冰冷的AI输出,变成你作品里有温度、有力量的一部分。这才是玩转AI写作的真正干货。一点儿个人摸索出来的心得,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