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问答式写作教程:通过对话模式产出优质内容的技巧

AI知识库2个月前发布 yixiu
2 0

我折腾了挺久,试着用AI写各种东西,从邮件到公众号文章,从脚本到小故事。慢慢摸索出一点门道,发现AI这玩意儿,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写手”,你得把它当成一个“对话伙伴”,一个“思维陪练”。真正的“优质内容”,不是AI直接写出来的,而是通过你和AI之间那种反复、深入的对话,“”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AI问答式写作”的核心,真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一种实操的、接地气的用法。

怎么“聊”呢?可不是你问一句“写篇关于…的文章”,它答一句,然后你就满意了。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这过程,更像你跟一个聪明、但有点书呆气的同事一起完成一个报告。

AI问答式写作教程:通过对话模式产出优质内容的技巧

第一步,得有个好的“开场白”。你知道你想写什么,但AI不知道。你得把你的意图目标脑子里那些零零碎碎的画面尽可能毫无保留地“倒”给它。别指望它会“猜”。你的第一个提示词,绝对不是“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那么简单。得是:“我想给那些从来没去过大西北,但心里又有点向往自由、有点文艺情怀的年轻人写一篇旅行体验文。语气要轻松、有点/调侃,带着一股风尘仆仆的味儿,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重点写那种苍茫、孤独、又充满力量的感觉,要让他们看了立刻想请假出发!” 看出来没?你要给它限定足够具体读者画像文章目的情感基调核心感受甚至篇幅。把你的“脑洞”先开给它看。这就像你给一个靠谱的写手布置任务,你得把“需求文档”写清楚,越清晰,对方交上来的东西才越可能接近你的预期。

第二步,也是最累、但最见效的一步:追问,狠狠地追问。AI交上来的第一稿,别急着否定,也别急着接受。仔细读。是不是太平了?是不是空洞了?是不是跑题了?然后,就像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侦探开始提问。它写了一段风景描写,你觉得没感觉?“这段景色描写太普通了,能不能写得更具体?比如说,那时候风吹过是什么声音?阳光照在脸上是什么感觉?远处那座山看起来像什么?” 它论证一个观点,你觉得不够有力?“这里的论据感觉有点站不住脚啊,有没有更新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或者例子?最好是那种普通人也能感同身受的小事儿。” 它写了一段对话,你觉得不自然?“这段对话不像真人在说话,有点书面化了。现实中,大家可能会省略一些词,或者加点语气助词,再或者,停顿一下再说话?能不能把这段对话改得更生活化一点?” 不断地质疑要求细化要求换个说法要求补充。这个过程,与其说是让AI修改,不如说是你在引导它,同时也是在逼自己把脑子里那些模模糊糊的想法变得更清晰

第三步,把你的“独门秘籍”喂给它。AI很擅长整合网上已有的信息,但它没有你的人生体验。那些只有你才知道的只有你才能感受到的东西,是让内容变得有血有肉的关键。别吝啬,把你的观察、你的感受、你的个人经历、你的独到观点,“投喂”给它。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等待”的文章,AI可能会写“等待是漫长的”“等待是煎熬的”。但你呢?你可以告诉它:“帮我把这段描写,加入我小时候在火车站等妈妈回来的那种感觉。那时候,我手里攥着一块融化了的糖,看着站台上的蒸汽一团团冒上来,心里既期待又有点她没来。那种甜腻焦躁混在一起的味道。” 看,是不是一下就有了画面感和真实的情绪?你要写一个观点,AI可能只会给你一些标准化的论证。但你可以说:“我最近经历了一件事,让我觉得这个观点特别不对。那次我为了什么什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却完全没达到预期,反而那些不经意做的小事意外带来了好结果。你能不能帮我用这个经历来反驳一下那个观点,或者把它变成一个新的论据?” 把你的生活切片、你的情感波动、你的独特视角,像香料一样撒进AI生成的文字里。

第四步,学会“收”和“放”,给AI套上“缰绳”。有时候AI会特别啰嗦,或者在一个你觉得不重要的地方无限展开。这时候,你得果断叫停:“行了,这一段就说到这儿,别再往深里挖了,容易扯远。” 有时候,它又会在一个你应该详细描写的地方一笔带过。你就得“放”它:“这里感觉没写透,能再展开讲讲吗?多描一些细节。” 更重要的,当你觉得AI陷入某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或者它的思路你完全不认同时,你得有勇气强制它改变方向:“别再用那种官方的语气了,换一种更口语化、更像朋友聊天的调调。” 或者“我们换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件事比作一场游戏,会怎么样?” 你是舵手,AI是风帆,方向得你来掌握。

第五步,把AI当成“陪练”,而不是“枪手”。别指望AI能一键生成“爆款”。它的价值在于快速帮你搭个架子、提供多种可能性、帮你打破思维定势。你可以让它针对一个主题,生成三四个不同的开头,然后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再让它围绕这个开头继续往下写。或者,你有一个想法,但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让它帮你把这个想法几种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勤奋的、不知疲倦的“初稿生成器”和“语言排列组合机”。它给你“砖块”“水泥”“钢筋”,甚至能帮你搭个毛坯房,但把房子装修成什么样装进什么样的家具,让它拥有什么样的温度,那是你的事。

第六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你的“妙手回春”。经过几轮甚至几十轮的对话,AI给你的东西可能已经比较像样了。但请记住,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你必须把AI生成的文字仔仔细细地读一遍,再读一遍。你会发现,它有时会用奇怪的词语组合,有时逻辑连接会有点生硬,有时情感表达还是显得隔阂。这时候,你的功力就显现出来了。删掉那些多余的、空洞的套话;修改那些别扭的、不像人说的话填充那些只有你才知道的细节,让画面更鲜活调整句子的节奏,让它读起来跌宕起伏;最最重要的,注入你的真实感受独一无二的见解。让这段文字沾上你的体温盖上你的印记。AI生成的文字,就像一个光滑的石头,而你的再创作,就像雕刻家的手,赋予它形状纹理灵魂。别偷懒,这最后一步,才是决定内容是否“优质”的关键。

所以啊,“AI问答式写作”,真不是让你依赖AI,而是借助它,激发你自己的创造力加速想法落地的过程。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强大的、能跟你互动的工具,但它永远不能替代你思考感受体验创造的能力。用好它,你写东西会更快,会更顺,甚至能写出连你自己都没想到的角度和句子。但别忘了,方向盘在你手里,那颗跳动着生活情感思想,长在你胸腔里,那才是优质内容真正的源泉。试试看,跟AI“聊”起来,也许你会发现写作没那么难,反而挺有意思。前提是,你得真心投入把它当回事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