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AI写作心得: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AI写作心得分享:实战中的感悟

AI知识库2个月前发布 yixiu
2 0

可好奇心这东西,跟猫抓似的,挠得人心痒。我就想着,得嘞,试试呗。找了个据说挺厉害的AI工具,对着那空白框框,脑袋里其实没啥谱。输入了第一个指令:写一篇关于“城市夜雨”的短文。等着。没几秒,哗啦啦出来一段。哎哟喂,怎么说呢?词藻挺华丽,什么“霓虹在雨幕中晕开”、“沥青路面泛着湿润的光泽”。看着好像那么回事。可仔细一品,总觉得少了点啥,没那股子雨水打在伞上、风吹过街角、行人匆匆那种真切的感觉,就是一堆漂亮的词语堆砌,空,很空。

那时候算刚入门,觉得这玩意儿也就是个“文字处理器plus”,能帮你搭个架子、凑点词儿,离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远着呢。可我不死心啊,心想,会不会是我指令太简单了?于是开始研究怎么跟它“说话”。网上那些“提示词工程”的文章,啥Few-shot、Zero-shot,看半天有点晕,但基本意思明白了:你得把你想啥,要啥,说得越清楚越好。它不是个人,它不懂你的省略意会

学习AI写作心得: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AI写作心得分享:实战中的感悟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调优之路。就像驯服一个特聪明但情商为零的实习生。你得一步步教。写历史故事?得告诉它时间背景、人物关系、要写哪个片段、甚至用什么风格(比如,要像史记那样简练,还是像小说那样细腻)。写产品文案?得把产品卖点、目标用户、想传达的情感,一股脑儿喂给它。这阶段才发现,原来跟AI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活,甚至需要一点点策略。你得像个侦探,挖掘它内部的逻辑;像个老师,耐心指导它怎么“思考”。

真正实战起来,是开始尝试用它处理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写作任务。比如写个会议纪要,或者整理个资料综述。这方面,AI的效率简直了!嗖嗖嗖就把信息给你汇总得七七八八。原来需要吭哧吭哧翻半天资料、一点点摘录、再组织语言的工作,它几分钟就搞定了。那一刻,真的感觉解放了部分脑力,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思考内容的逻辑结构、表达的清晰度、以及更重要的——我自己的观点上。

但也很快就碰壁了,而且是撞得头破血流那种。用它写一篇稍微有点深度的分析文章,或者带点个人情感色彩的分享。AI生成的东西,乍一看好像逻辑挺顺,文笔也“流畅”。但仔细读,总觉得少了点灵魂。论点是有的,但缺乏支撑它的深度思考;描述是有的,但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真实细节。它给出的“洞察”,往往是基于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平均值”,缺乏那种独一无二的视角。

举个例子吧,写一个关于“乡愁”的段落。我脑子里有外婆家屋檐下滴答滴答的雨声,有灶膛里柴火烧焦的味道,有那种离开故土时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我尝试把这些“关键词”喂给AI,让它写。它能写出“思念故乡”、“远方的呼唤”、“记忆的长河”这些词,也能搭出个像模像样的小段落。但它写不出雨滴打在瓦片上的那种清脆,写不出柴火味儿怎么和厨房的烟火气混在一起,更写不出那种复杂到哽咽的情感。它没有经历,没有温度。它只是在基于它庞大的训练数据,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语。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AI写作的局限性在哪里。它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一个能快速处理、整合、生成文本的引擎。但它不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写作者。它没有好奇心,没有困惑,没有,没有。它只是在执行指令

所以,所谓从入门到“精通”,对我来说,不是指AI自己变得多牛,而是我作为一个使用者,懂得了如何更好地驾驭它。我学会了把它放在一个更恰当的位置上。它不是我的替代品,而是我的助手,我的灵感催化剂,有时候甚至是个“陪练”。

我现在的使用模式,更像是一种人机协作。初稿、大纲、资料整理、换个说法、甚至当我写到卡壳时,让它提供一些角度或关键词,这些是AI的强项。它能快速打破空白,提供一个可以修改迭代的基础。但最终的成文,必须由我来完成。我需要在它生成的文本里注入我自己的思考、我的经验、我的情感,用我的风格去重塑它。有时候甚至是暴力地修改,删掉那些空洞的漂亮话,填进只有我才知道的细节感受

这个过程,其实比完全自己写要更费力,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判断筛选整合,还要警惕AI可能带来的偏差错误。你不能盲信它,得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你得像个雕刻家,把AI给你的那块“料”,一点点凿刻成你想要的形状。

说实话,这过程中也有过沮丧。有时候觉得跟个机器较劲太累了,还不如自己安安静静从头写。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应对一些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任务时,AI确实提升效率,让流程顺畅。它把我从一些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更有价值、更需要创造力的部分。

但同时也生出一种警惕。如果过度依赖AI,会不会让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逐渐退化?会不会最终沦为一个只会“喂指令”的操作员,而失去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宝贵的那部分——独特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真诚的表达

所以我现在在使用AI写作时,会刻意提醒自己: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写作的核心还是在于。在于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怎么说,你的声音是什么。AI能帮你把声音放得更远,但它给不了你声音本身。

从最初的好奇,到摸索,再到实战中的碰壁调整,再到现在的协作反思,这一路走来,对AI写作的理解越来越立体,也越来越清醒。它不是魔术,不是终结者,它是一个助手,一个能拓展你能力的工具。而能否用好这个工具,最终还是取决于,取决于你的思考深度,你的创造力,以及你愿意投入多少精力驾驭它,去改造它,让它成为你独特性表达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我学AI写作一路折腾下来,最深切感悟吧。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