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阳光刺得我眼睛生疼,我眯着眼,看着台上西装革履的家伙侃侃而谈,讲什么“AI写作的未来”、“人类作家的危机”。危机?哼,我捏紧了手里的稿子,心里冷笑,危机个屁!
我叫老顾,笔名“渡鸦”,一个写了十几年网络小说的扑街作者。没啥拿得出手的作品,每个月稿费也就勉强糊口,但我热爱写作,热爱那些文字在键盘上跳跃的瞬间,热爱构建一个个光怪陆离世界的快感。你跟我说AI能取代我?做梦!
这次的“写作挑战作家”比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主办方搞出来的一场闹剧。噱头十足,一边是人类作家,一边是人工智能,美其名曰“见证写作的未来”。但我知道,他们想看的是人类被AI碾压的戏码。
比赛规则很简单:给出一个主题,人类作家和AI同时进行创作,然后由评委打分。第一轮的主题是“失落”。
台上那个穿着白大褂的AI工程师还在喋喋不休,说什么AI拥有海量数据库,能够分析人类情感,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我听着就来气,感染力?感染力是冷冰冰的数据能模拟出来的吗?感染力是用血和泪,是用一个个不眠之夜熬出来的!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电脑前,开始敲击键盘。我的“失落”,不是宏大叙事,不是悲天悯人,而是一个小人物的挣扎,是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普通人的无奈。
我写的是我的邻居老王。老王年轻的时候是个木匠,手艺精湛,十里八乡都找他做家具。后来,机器生产的家具取代了手工,老王失业了。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送外卖、当保安、摆地摊,但没有一个能让他重新找到当年的自信。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见老王蹲在小区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旧刨子,眼神空洞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那一刻,我感觉他好像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我用文字记录下老王的背影,记录下他脸上的皱纹,记录下他一声声沉重的叹息。我写得很慢,很仔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感情。
AI那边,噼里啪啦的键盘声震耳欲聋,几秒钟就能生成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但我一点也不慌,因为我知道,我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结果出来了,AI的文章语言华丽,辞藻堆砌,仿佛一篇精美的说明文,但读起来毫无感觉。评委们给出了高分,称赞它“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我的文章,评委们却褒贬不一。有人说我文笔粗糙,缺乏技巧,但也有人说我的文字真实动人,能够触及人心。最终,我险胜。
我赢了,但我并没有感到高兴。我知道,AI的写作能力在不断进步,也许有一天,它真的会超越人类作家。
但我相信,即使AI能够写出再华丽的辞藻,再感人的故事,它也无法取代人类作家在文字中注入的灵魂。
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是生命的体验,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
我想起村上春树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多么正确的东西,都不能抹杀掉一个人内心的渴望。”
渴望,也许就是人类作家对抗AI的唯一武器。
我抬头望向窗外,阳光依旧刺眼,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心中还有渴望,我就能一直写下去,写出属于我自己的故事。
精彩对决?也许吧。但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未来的路还很长,AI写作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渴望,就一定能够战胜AI,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那个白大褂工程师的脸色很难看,他可能觉得输给一个扑街写手太丢人了。但我才不管他,我只想回家,喝一杯啤酒,然后继续写我的故事。
作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信仰。
我始终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能够改变世界,能够温暖人心。
而这,是AI永远无法做到的。
夕阳西下,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
挑战?那就来吧!我无所畏惧。
这场AI写作挑战赛,我看到的不是人类的危机,而是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因为,我们是人类作家,我们拥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