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判断 AI 写作如何判断?方法大公开

AI知识库1周前发布 yixiu
2 0

读文章这事儿,跟品茶有点像。有时候入口顺滑,香气扑鼻,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像是……没有灵魂?像一杯精心调配但缺乏地气的工业产品。什么时候会冒出那种“这玩意儿是不是AI写的”念头?嗯,说起来,判断一篇文字是不是AI操刀,或者说有没有AI的痕迹,没一套百分百准的公式,但有些感觉迹象,真的挺明显,尤其对常年泡在字里行间的人来说。这就像你看一个人,光鲜亮丽,挑不出毛病,可眼神空洞,行为模式过于“正确”,你就知道,嗯,大概率不是那么“活”生生的。

先说怎么判断一篇“好”的写作吧,这其实是判断AI写作的基础。好的文字,它得有声音,有个性,得是作者从自己脑子里掏出来、甚至带着点体温的东西。它可能不完美,句子有时会拗口,结构也许跳跃,但它有真诚在里面,有情感的流动,有那些只属于个体观察体验。那种你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写字儿那个人撇嘴、皱眉、或者眼睛发光的样子。细节呢?不是那种百度百科式的罗列,而是能让你闻到味儿、摸到质感、听到声响的活生生细节。比如写热,不是“天气很热”,而是“柏油马路像融化的巧克力,脚底板都快粘住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子尘土被烤焦的味道”。你看,这就是经验,是生活

写作如何判断 AI 写作如何判断?方法大公开

所以,当一篇文字摆在你面前,如果你觉得它——怎么说呢,太光滑了。语法完美到挑不出刺儿,用词精准,逻辑清晰得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段接一段,没毛病,真的没毛病。但读完,你什么也没记住。没有一个特别生动的比喻让你拍大腿,没有一句带着作者温度的感慨让你心头一颤,甚至连个错别字,一丝半点的犹豫、停顿或者突然的跑偏都没有。这种过度工整,有时候就是个警报。它缺乏人类写作里那种不经意的、甚至是意外闪光点。

再说说AI写作的那些“出卖”自己的模式吧。这就像一个再怎么模仿人类的机器人,走路姿势总有点僵硬,微笑角度总是固定。

首先,词汇选择。AI倾向于使用那些在训练数据里出现频率最高最安全最“正确”的词。它们可能看起来很高大上,或者非常标准,但很少会用到那些带着地方色彩、带着时代印记,或者作者专属的、有点怪但特别有味道的词。比如说描写高兴,AI可能会说“心情愉悦”“感到喜悦”,一个活生生的人可能会说“心都快飞起来了”“像喝了蜜一样”“整个人都冒泡儿了”。看到没?后者带着画面感生命力。AI的用词往往是功能性的,是为了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而不是为了表达感染

其次,句子结构。AI生成的文字,句子长度和结构往往趋于一致,缺乏变化。你很难看到那种突然一个很短的句子,像一声叹息或者一声惊呼,用来强调或改变节奏。也很少有那种长长的、蜿蜒曲折、中间插了好几个修饰语或者从句,最后才抵达终点,带着一种思绪流淌感的句子。AI的句子大多是主谓宾结构,干脆利落,但少了点跌宕韵律。它们不会像我们平时聊天或者思考时那样,突然停顿一下,加个“嗯……”或者“那个……”,也不会突然倒装一下,为了突出某个词。那种不规范非标准的表达,恰恰是人类思考和表达的自然流露,AI很难模仿得不露痕迹。

还有,结构问题。尽管现在有些AI能模仿出更复杂的结构,但骨子里,它们还是按照某种逻辑框架来组织信息。总分总、并列、递进,非常清晰。但人类思考是跳跃的,是联想的。写着写着,突然想到另一件事,就可能岔出去一段,或者在不同话题之间来回穿插,像一个思绪漫游者。虽然有时候显得散漫,但那也是真实轨迹。AI的结构规整,太可预测了。你读几段,大概就知道下一段要讲什么了。这种缺乏惊喜意外的感觉,也是一个判断依据。

最难模仿的,是情感观点深度。AI可以分析海量数据,提炼出关于某个主题的普遍观点,甚至用上一些形容情感的词语。但那种真切的、个人化情感波动,那种夹杂着矛盾、犹豫、甚至一丝苦涩的复杂情绪,或者那种基于个体经验提炼出的、独到的、甚至有点偏执的观点,AI是很难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们的“情感”是模仿出来的模式,它们的“观点”是数据平均值,缺乏那种切肤之痛或者灵光乍现。你读的时候,会觉得文字在谈论情感,但感受不到情感本身。在谈论观点,但感受不到观点的力量或者来源

所以你看,判断AI写作,与其说是找方法,不如说是培养一种“人味儿”探测器。你要去感受那篇文字有没有呼吸,有没有心跳

具体来说,你可以试着这么做:

  1. 它的 语气 风格 是不是 始终如一 的完美标准?有没有一点 口语化 的痕迹?有没有一些只有特定的人才会用的词或者句子?
  2. 找看有没有 具体 到能触摸、能闻、能尝、能听的 细节 ?这些 细节 泛泛 的,还是 独一无二 的,像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
  3. 感受 文字里有没有 真实 情感 在涌动?是直白的描述,还是藏在字里行间的 情绪 ?有没有 矛盾 或者 犹豫
  4. 观察 句子 长度 结构 有没有 变化 ?是不是都是工工整整的主谓宾?开头是不是总是那么几种 模式
  5. 检查 它的 观点 ,是陈词滥调,还是有 新意 ,有 个人 深度 ?这个 观点 背后有没有 支撑 经验 思考 过程?
  6. 注意 过渡 词和 连接词 。AI喜欢用非常 标准 、非常 显眼 过渡 词,把段落之间连接得 光滑 无比。 人类 有时候连接词用得更随意,甚至干脆不用,靠 意思 去跳跃。
  7. 寻找 那些 不完美 的地方。不是说错字病句越多越像人,而是那种偶尔出现的、不影响理解的、甚至有点可爱的 “瑕疵” ,比如一个不那么恰当但很有意思的 比喻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反问句,一段似乎有点跑题但最终又绕回来的 思考

说到底,判断AI写作,就像在人群里找那个“真实”的人一样。他可能不完美,他可能有缺点,他甚至会犯错,但他的眼神里有光,他的声音里有温度,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他独有印记。那些痕迹模式可预测流畅,正是AI写作目前最难逾越的鸿沟。我们判断它,不是为了歧视或排斥,而是为了识别珍惜那些真正来自于人类大脑和心灵碰撞出的火花。那种火花,才是写作迷人的地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