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是有点儿好奇的,甚至是带着那么一丝丝向往。铺天盖地的宣传啊,什么效率翻倍、文思泉涌,坐在那儿,跟屏幕里的“聪明脑瓜”聊几句,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出来了。嘿,听着多美妙?尤其对于我这种,有时候坐在电脑前,抠破头皮半天憋不出个屁来的人,简直是救命稻草的光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一头扎进了这片所谓的AI写作热土。
结果呢?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一言难尽”,或者更直白点儿,“扯淡!”

你真以为它能帮你写出点儿有灵魂的东西来?别逗了。我试过让它帮我写一篇关于城市变迁的个人感受。我输入关键词:家乡、老街、新楼、变化、 nostalgia。你知道它给我吐出来什么吗?一堆空洞的排比句,什么“古老的街道见证了岁月的变迁”、“高楼大厦象征着时代的进步”、“ nostalgic sentiments filled my heart”(翻译过来就这么生硬),全是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的,或者说是“正确”得让你想打哈欠的废话。没有温度,没有记忆里那家小卖部门口晒太阳的老爷爷,没有雨后泥土混合着青草的气味,更没有那种站在高架桥下看万家灯火时,心里突然涌上来的复杂滋味。它给你的,只是一个完美的、光滑的、没有任何棱角的框架,甚至连框架都算不上,只是些堆砌起来的、看起来像文字的积木。
最让人崩溃的是它的泛泛而谈。无论你问什么,它都能给你一套标准答案。要你写个产品介绍?好的,功能、特点、优势,一套流程下来,保证滴水不漏,但也保证让你看了之后觉得——“就这?”没有任何吸引人的点,没有任何能抓住眼球的细节。它没有办法理解,或者说,创造那种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那种只有你才写得出来的,带着你个人烙印的句子。
我尝试过各种提示词(prompt),变着法儿地诱导它,希望能从它嘴里(或者说,算法里)掏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让它用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水手”的语气写一篇关于坚持的文章。结果呢?一堆陈词滥调的“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没有任何真正属于“老水手”的粗粝感,没有海风咸湿的味道,没有甲板上吱呀作响的声音,更没有那种看透世事、却依然坚韧不拔的眼神。它只是在网上抓取了所有与“老水手”、“航海”、“坚持”相关的词汇,然后像玩儿拼图一样,硬生生给你凑了一篇东西。看起来词儿都对,但就是没那个味儿。
还有它的重复性。有时候你让它写长一点儿的内容,写着写着,你会发现它开始“兜圈子”了。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再说一遍;换个说法,再再说一遍。就像个老年痴呆的复读机,不停地重复着那几句“金玉良言”。你明明想要一个深入的分析,结果它给你的是五个角度、但每个角度都浅尝辄止、而且互相之间高度重合的概述。这哪是写作啊?这是糊弄!
更别提那些低级错误了。有时候它会自信满满地给你一个完全错误的日期、地点或者人名。你还得花时间去核实它说的每一个“事实”。这哪是提高效率啊?这简直是制造麻烦!你以为它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助手,结果发现它是个需要你全程盯着,还得随时擦屁股的麻烦精。
所以,当我看到网上还在吹嘘AI写作如何强大、如何取代人类的时候,我真是想笑。它们取代的可能只是那些原本就写得没有温度、没有思想、只有字数的东西吧。那些只是信息堆砌的“文章”。但真正的写作呢?那种需要你去观察生活,去感受情绪,去深度思考,去构建一个只存在于你脑海里的世界,然后用只有你才能驾驭的文字把它呈现出来——这,AI它现在做不到,至少在我的真实体验里,它差得远了。
也许有人会说,哦,AI可以用来头脑风暴啊。是的,偶尔,它能给你几个看起来还行的点子。但这些点子往往也是最平庸的,最容易想到的。它给不了你那个“灵光一闪”的瞬间,那个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突然连接起来的奇妙火花。那个,还得靠你自己,靠你大脑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没有规律的、充满惊喜的神经网络活动。
我花在修改AI生成内容上的时间,很多时候比我直接自己写还要长。我要删除那些冗余的词汇,调整那些生硬的句子结构,注入我自己的语气和风格,把那些泛泛而谈变成具体的描写,把那些空洞的概念变成有感情的故事。这个过程,与其说是“修改”,不如说是“再创作”。AI给我的,只是一个粗糙的、需要大修大改的毛坯房,甚至连承重墙都可能歪的。我得自己动手,从头把它变成一个能住人、有生活气息的家。
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说“写作以后就是AI的事情了”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翻白眼。那是因为你可能从未真正享受过写作的乐趣,从未体会过文字在指尖流淌、思想在笔尖凝结的快感。你看到的只是“完成任务”,而我们看到的,是表达,是连接,是创造。
AI写作?对于我来说,目前它更像是一个昂贵的玩具,一个用来偶尔印证我作为人类写作者不可替代性的对照物。它能模仿语言的形式,但它模仿不了语言背后的温度、深度和独特性。它没有生活,没有经历,没有爱恨情仇,没有那些构成我们之所以为“人”、也构成我们文字之所以有“灵魂”的一切。
也许未来它会变得更聪明,谁知道呢?技术一直在进步。但至少现在,就我的真实体验而言,那些关于AI写作的过度吹捧,很大程度上是营销大于实际。它或许能胜任一些简单、重复、不需要个性的文字工作,比如生成标准的产品描述或者新闻稿模板。但要想写出真正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或者仅仅是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文章?别指望它了。
还是老老实实地,去生活,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吧。那些,才是好文字真正的源泉。至于AI,让它先乖乖地在角落里,学着怎么写出不那么味同嚼蜡的东西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