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这玩意儿,谁写谁头疼。尤其赶上着急要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恨不得有个神仙直接给安排明白。可别说,现在还真有了点儿“神仙”的味道——AI。
别一听 AI 就觉得是冰冷的机器,写出来的东西没人情味儿。其实不然。关键在于你怎么用它。它只是工具,用得好,能事半功倍,用不好,那还不如自己吭哧吭哧写呢。

先说,AI 擅长干什么?它最厉害的是快速整合信息、提炼要点。就拿写一个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公文来说,你光查资料都得头昏脑胀,各种政策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 AI 帮你一键提取关键词、核心观点,瞬间生成一个初步的框架,省多少事儿啊!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别指望 AI 直接给你生成一篇完美无缺的公文,那是不可能的。它生成的东西,往往缺乏灵魂,过于程式化,读起来干巴巴的。这就要靠你来“调教”它了。
怎么“调教”?首先,明确你的写作目的和受众。这篇公文是给谁看的?要达到什么效果?是向上汇报,还是向下传达?不同目的,写作风格肯定不一样。给领导看的,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给群众看的,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其次,别照搬 AI 的内容,要进行深加工。AI 给出的框架,往往是四平八稳的,缺乏亮点。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让公文更有针对性。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公文中,你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案例,说说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要写一个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公文。AI 给出的内容,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什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我看了直摇头,这玩意儿谁不会说啊?一点新意都没有!
后来,我想到我们单位曾经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虽然不大,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于是,我在公文中加入了这起事故的案例分析,详细描述了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这样一来,公文一下子就有了血肉,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
再说说 AI 描述技巧。AI 现在也能生成文章了,但它的描述往往过于客观,缺乏情感。你要做的,就是赋予它情感,让它更像一个“人”在说话。
比如,你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来增强公文的感染力。在描述“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时,你可以说:“以前,企业办事像跑迷宫,现在,只需扫码就能一键搞定,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或者,你可以用一些反问句、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描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时,你可以说:“安全生产,人命关天!难道我们还要等到悲剧再次发生,才引起重视吗?!”
当然,在使用 AI 描述技巧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煽情,更不要弄虚作假。公文毕竟是公文,要保持严谨、客观的风格。
提升公文质量,光靠 AI 肯定是不行的。你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多读一些优秀的公文范例,学习它们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同时,也要多关注时事热点,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公文。
别忘了,公文写作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你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你想表达的内容清晰地传达给他们。
总之,AI 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决定公文质量的,还是你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用好 AI,可以事半功倍;用不好,那就是画蛇添足。别被 AI 牵着鼻子走,要让它为你所用,成为你提升公文质量的得力助手。别忘了,最终署名的还是你,要对你的作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