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我不是什么技术大拿,评测的角度很主观,很个人化,就围绕着我平时最关心的几个点:创意生成、文笔润色和防抄袭能力。毕竟,对于我们这些“码字民工”来说,这三样东西就是命根子。
这次我选了市面上比较火的几款AI写作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某度文心一言,某讯的智能创作助手,还有几款主打海外市场的玩意儿,就不点名了,免得说我打广告。测试方法也很简单粗暴,直接给它们同样的prompt(提示词),让它们生成文章,然后对比分析。
首先说说创意生成。说实话,这方面让我有点小失望。我给的prompt是“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影响”,结果,各个工具吐出来的东西,八九不离十都是些老生常谈。什么个性化学习、教育资源公平化、教师角色转变之类的,都是些教科书式的回答,毫无新意,更别说什么“灵光一现”的创意了。
有一款工具倒是稍微有点不一样,它提出了“情感陪伴机器人”的概念,说未来学生除了学习知识,还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而AI可以通过模拟人类情感,提供这种陪伴。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吗?真要实现,恐怕还得等上几十年吧。
所以,在创意生成方面,我觉得AI写作工具目前还只能算是“辅助”,不能指望它给你带来什么颠覆性的想法。想要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接下来聊聊文笔润色。这方面,AI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对于那些语法错误、表达不流畅的文章,AI可以起到很好的润色作用。它可以帮你修改病句、调整语序、替换词语,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更专业、更流畅。
我试着把一篇自己写的、稍微有点口语化的文章放进去,让AI进行润色。结果,它不仅修改了语法错误,还替换了一些口语化的词语,让文章变得更加书面化。说实话,效果确实不错,省了我不少功夫。
但是,AI的润色也存在一些问题。它有时候会过度“润色”,把原本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改成千篇一律的“标准句式”,反而失去了文章的特色。而且,它对于一些复杂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反讽等,理解得还不够到位,有时候会把原本精彩的比喻句改成平淡无奇的陈述句,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在使用AI润色功能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查,不要盲目相信机器。要把AI当成助手,而不是老师,要保留自己的风格,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最后说说防抄袭能力。这对于我们这些原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别人抄袭了去。
我用几款AI写作工具生成了一些文章,然后用专门的查重软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部分工具生成的文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抄袭现象。虽然抄袭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工具在生成文章的时候,会大量参考互联网上的现有资料,从而导致抄袭。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给的prompt太过于常见,导致AI生成的文章与别人的文章过于相似。
所以,在使用AI写作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抄袭。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常见的prompt;另一方面,要对AI生成的文章进行仔细修改,避免与别人的文章过于相似。
总而言之,2024年的智能AI写作工具,确实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文笔润色、信息检索等。但是,在创意生成、防抄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它们可以作为我们的辅助工具,提高写作效率,但不能取代我们。想要写出真正有价值、有创意的文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生活。记住,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脑,至少现在是这样。
未来的路还长,AI写作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