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教授的办公室,一如既往。空气里混杂着旧书页的沉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丝味道。午后的斜阳切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无数微尘在光柱里跳舞,像一场无声的宇宙爆炸。
我们聊天的由头,正是当下热得发烫的AI写作。我抛出那个最俗套的问题:“教授,您觉得AI会取代人类写作者吗?”
他没直接回答,只是慢悠悠地把玩着手里那支早已熄火的烟斗,眼神深邃,仿佛在看那些飞舞的尘埃,又仿佛穿透了它们,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取代?这个词太……太工业化了。”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有磁性,“我们今天讨论AI写作,最大的误区,就是把一个本质上是概率模型和数据拟合的产物,硬生生往‘创作’这个充满了人类主体性、非逻辑跳跃和生命体验浸润的概念上套,这本身就是一场认知上的‘拉郎配’。”
他呷了一口凉掉的茶,继续说:“你觉得,AI现在能写出什么?新闻稿、营销文案、中规中矩的报告,甚至是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诗歌和小说片段。对,它做得很好,甚至在效率上,它能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类按在地上摩擦。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的本质是什么?”
我摇摇头。
“是‘拟合’,是模仿,是基于海量数据算出来的‘最可能的下一个词’。它是一个‘语法幽灵’。”老K教授敲了敲烟斗,“它能搭建起一副完美的骨架,肌肉线条流畅,皮肤光滑。但你凑近了闻,闻不到一丝汗味,你触摸它,感受不到任何体温。这具‘完美’的躯壳里,没有灵魂,没有生命体验的血液在流动。”
这话说得我后背有点发凉。语法幽灵,这个比喻太精准了。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AI生成的文本,不就是这样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甚至文采斐然,但就是……有点假,有点空。
“我给你举个例子。”老K教授身体前倾,目光变得锐利,“让AI写‘失去’。它会调用数据库里所有关于‘失去’的描述——心如刀割、泪如雨下、世界崩塌……它会用最华丽的辞藻,构建一个看起来无比悲伤的场景。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沉了下来,“它永远写不出一个人在真正失去挚爱后,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着墙上那根一起量身高时画下的、早已模糊的铅笔线,那种突如其来的、被巨大沉默所吞噬的窒息感。它也写不出那种强撑着若无其事,却在超市看到对方最爱吃的那款酸奶时,瞬间崩溃的情绪。”
“为什么?因为它没有情感的褶皱。人类的情感,从来不是平滑的。它充满了矛盾、挣扎、言不由衷和自我拉扯。悲伤里混杂着一丝解脱,喜悦里夹带着一缕不安。这些复杂、幽微、甚至不合逻辑的情感细节,才是一篇作品真正的深度所在。而深度,恰恰来源于那些无法被数据化的、乱七八糟的、一地鸡毛的真实生活。”
我得承认,我当时有点懵。我们总在谈论AI的“深度学习”,却忽略了作品真正的“深度”究竟从何而来。
“所以,别再跟我谈什么‘人机协作,共创未来’的陈词滥调了。”老K教授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现在的所谓‘协作’,更像是一种投机取巧。写作者把AI当成一个高级的搜索引擎和同义词替换器,快速生成一个四平八稳的框架,然后自己往里填点‘人味儿’。这看起来很聪明,但从长远看,这是在饮鸩止渴。”
“它会让你变懒。懒得去体验,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寻找那个最精准、最独特的表达。你的感受会变得越来越粗糙,你的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套路化。最后,你不是在驾驭AI,你是在被AI‘同化’。你的写作,会越来越像那个没有体温的‘语法幽灵’。”
这番话像重锤一样敲在我心上。我们是不是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为了追求效率,我们放弃了对文字最本真的锤炼和探索,结果产出了一大堆看似“高质量”,实则毫无灵魂的“内容垃圾”?信息在爆炸,但智慧在稀释。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问,声音都有点干涩。
老K教授笑了,那笑容里有种“看透一切”的释然。“怎么办?很简单。AI负责广度,我们负责深度;AI负责数据,我们负责体验;AI负责模仿,我们负责创造。”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我。
“你要做的,不是去跟AI比谁的语料库更丰富,谁的写作速度更快。你比不过的。你要做的,是去过一种AI无法理解的生活。去爱,去恨,去犯错,去经历彻骨的失败和狂喜的成功。去在深夜的街头为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流泪,去在清晨的露珠里看到整个宇宙的倒影。去把你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然后再用你的笔,把这一团糟里的诗意、荒诞和光亮给写出来。”
“真正的好东西,从来不是被‘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文字只是结果,是生命体验在纸上的投影。AI没有生命,所以它永远只能在投影上做文章,画出来的影子再逼真,也终究是影子。”
“所以,别焦虑。这个时代,对真正的写作者来说,不是危机,反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世界被无数光滑、正确、却空洞的AI文本淹没时,你那一点点粗糙的、笨拙的、但充满了真情实感的文字,会像金子一样发光。人们会前所未有地渴望读到‘人’写的东西,读到那些带有体温、带有呼吸、甚至带有错误的文字。”
阳光渐渐西沉,办公室里的光线变得温暖而昏黄。老K教授转过身,重新坐下,目光平静。
“记住,写作的终极武器,从来不是什么华丽的技巧或庞大的知识库。写作的终极武器,是你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你全部的生命体验。去保护它,去丰富它,去真诚地表达它。这才是AI永远无法夺走,也永远无法模仿的东西。”
“不要去问AI能写什么,要去问,你生命里,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被写下来的。”
那一刻,我看着窗外光影的变幻,仿佛看到无数AI生成的完美句子正在像尘埃一样分解、消散。而那些真正源自生命、充满褶皱和温度的文字,正在这片喧嚣的废墟之上,缓缓升起,构建着一个真正属于人类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