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哪家好用 AI 写作哪家好用?全网对比评测帮你选

AI知识库1个月前发布 yixiu
2 0

写作哪家好用 AI 写作哪家好用?全网对比评测帮你选

说真的,每次打开空白文档,光标在那一闪一闪,简直就是对人精神上的一种凌迟。尤其当deadline像催命鬼一样在身后追着,那种抓耳挠腮、一个字都憋不出来的感觉,谁懂?

于是,AI写作工具,这玩意儿,就像是上帝(或者说硅谷大神们)扔下来的一根救命稻草。

写作哪家好用 AI 写作哪家好用?全网对比评测帮你选

问题来了,市面上这些AI,吹得天花乱坠,个个都说自己是“写作革命”、“内容神器”,到底哪个是真神,哪个是过路神仙,哪个……纯粹是来收割我们这些可怜内容创告者的“韭菜”的?

我,一个跟文字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油条,从公众号小编干到品牌文案,自己也搞点自媒体。这一年多,我几乎把市面上叫得上名的AI写作工具都深度用了一遍,钱没少花,坑也没少踩。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参数和理论,直接上干货,聊聊我的肉身体验。

这篇,不是说明书,是我的“吐槽”+“安利”大会。

第一梯队:神仙打架,各有各的“脾气”

这个梯队里的,都是重量级选手,属于那种你闭着眼睛选,都不会太离谱,但关键是,他们的“性格”差太多了。

1. OpenAI 的 ChatGPT (GPT-4)

这哥们儿,怎么说呢?ChatGPT就像是你团队里那个无所不知、但偶尔有点油腔滑调的学霸同事。

  • 强项: 它的知识面广得吓人,逻辑推理能力是目前的天花板。你给它一个复杂的主题,比如“分析一下消费降级对新锐美妆品牌的影响”,它能给你搭出一个有模有样的框架,从宏观到微观,从市场到用户心理,说得头头是道。写个代码、做个表格、搞个商业计划书的初稿,它都是一把好手。 绝对的生产力工具

  • 软肋: 太像AI了。真的,它的文字,尤其是中文,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 “AI味儿” 。那种过于完整、过于礼貌、过于中立的表达,一看就是“机”造的。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去AI化”,把那些“首先、其次、再次、总而言之”的八股文句式给删掉,给它注入灵魂。而且,它有时候特别喜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事实核查这个环节,你敢省?第二天老板就让你卷铺盖走人。

  • 我的用法: 我从来不用它直接出稿。它是我最好的 “头脑风暴搭子” “结构梳理师” 。卡壳了?扔个主题给它,让它给我发散十个不同的切入点。想写个长文?让它先给我列个大纲,保证逻辑不会跑偏。它就像一个能力超强的副驾驶,帮你规划路线、提醒路况,但方向盘,必须牢牢抓在你自己手里。

2. Anthropic 的 Claude 3

如果说ChatGPT是学霸,那Claude就是那个有点文艺气质、心思细腻的学长。

  • 强项: 可读性!可读性!可读性!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Claude写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在故事、散文、情感文案这类需要点“人味儿”的领域,明显比ChatGPT要自然、流畅。它的语言更贴近人类的说话习惯,没那么多套路。我试过给它俩同样一个故事开头,让它们续写,Claude的版本往往更能让我读下去。而且,它的超长上下文窗口(200K tokens,我的天),意味着你可以把一整本小说或者一份超长的报告扔给它,让它帮你总结、分析,而不会“聊着聊着就忘了前面说了啥”。这一点,处理复杂任务时简直是 降维打击

  • 软肋: 在某些硬核的逻辑推理或者代码生成上,感觉还是比GPT-4稍微逊色那么一丢丢。而且,它有时候会过于“谨慎”,给出的回答会附加一堆免责声明,有点啰嗦。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写作风格更成熟、但理科稍微偏科的选手。

  • 我的用法: 写小红书文案、公众号软文、故事脚本,我首选Claude。我会先用ChatGPT搭个框架,然后把框架和核心观点扔给Claude,对它说:“嘿,老兄,用更口语化、更有趣的方式把这些点串起来,想象你是在跟一个朋友聊天。” 效果,啧啧,谁用谁知道。

第二梯队:术业有专攻,用对地方就是宝

这一类的工具,不像上面那两位那么全能,但它们在自己的垂直领域,打磨得非常深。

1. Jasper.ai

这玩意儿,贵!是真心贵。但如果你是专业的海外营销人员、英文投手,那Jasper可能就是你的印钞机

  • 强项: 它的核心是 “营销” 。里面内置了无数针对Facebook广告、Google Ads、销售邮件、产品描述的模板。你只需要填几个关键词,它就能生成一堆高转化率的文案供你挑选。它的文案风格非常地道,很懂欧美用户的G点。对于我们这种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能省去大量研究文化和用词习惯的时间。

  • 软肋: 中文能力约等于没有,而且除了营销文案,干别的它并不突出。最重要的是,那个价格,对于个人或者小团队来说,实在是有点肉疼。

  • 我的用法: 我只在接海外推广项目的时候,才会开一个月的会员。平时?敬而远之。它不是给普通内容创作者准备的,是给职业“投手”和“增长黑客”的专业军火。

2. Notion AI

Notion AI是个很有趣的存在。它不是最强的,但可能是最“顺手”的。

  • 强项: 无缝集成 。它就住在你的Notion笔记里。你写着写着会议纪要,选中一段,直接就能让它总结、润色、或者翻译。这种“在场”的便利性是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它打通了“记录-思考-写作”的整个工作流。对于重度Notion用户来说,这简直是天赐之物。

  • 软肋: 能力上,感觉像是阉割版的ChatGPT。生成的内容质量中规中矩,没什么惊喜。你不能对它有太高的创作期待,它更像一个集成在Word里的“语法检查Plus”和“一键总结”工具。

  • 我的用法: 我的所有资料、笔记、文章初稿都在Notion里。所以Notion AI是我用得最高频的AI,没有之一。快速总结个文章要点?检查下错别字和语病?把一段啰嗦的话变精简?它都能搞定。主打一个 方便快捷 ,解决了80%的“小麻烦”。

国产新势力:更懂中文,也更接地气

别总盯着国外的月亮,国内这几位选手,最近的进步速度,有点吓人。

1. Kimi (月之暗面)

Kimi最近实在是太火了。它的杀手锏跟Claude一样,也是超长文本处理能力

  • 强项: 你可以把几十个网页链接、几十份PDF文档一次性扔给它,然后让它基于这些材料回答问题、生成报告。这对于做行业研究、文献综述、竞品分析的人来说,是什么概念?是把过去几天甚至几周的工作,压缩到了几十分钟。而且,它对中文互联网的语境、热梗、以及一些“只可意会”的表达,理解得相当到位。

  • 我的用法: 做深度选题的“情报搜集官”。比如我要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文章,我会把十几家车企的官网、最新的财报、媒体评测文章链接全丢给Kimi,然后问它:“总结一下今年各家新车型的核心卖点和技术差异,并找出三个最值得讨论的行业争议点。” 它给我的,是一个信息密度极高的“情报简报”,剩下的,就是我的观点和写作了。

2. 文心一言

百度的亲儿子,文心一言。背靠中文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它的优势不言而喻。

  • 强项: 中文理解和实时信息 。它在生成符合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的内容时,优势明显。你问它个“春节期间的习俗变迁”,它能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因为它能联网,很多最新的时事、数据,它都能整合进来,这一点比某些需要数据投喂的离线模型要方便。

  • 软肋: 创造性上感觉还是有点拘谨,有时候回答过于“官方”,像在念新闻稿。

  • 我的用法: 写一些需要结合本土热点和实时信息的稿件时会用它。比如分析某个最近的社会事件,或者写一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它能提供很多精准的、接地气的素材。

最后的真心话:别把AI当“作者”,把它当“磨刀石”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会问:所以,到底哪个最好?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这就像问你,锤子、螺丝刀、扳手,哪个最好用?取决于你要修什么。

我想说的是,我们对AI写作工具,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可以代替我们思考和创作的“枪手”。这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偷懒的想法。

真正的高手,是怎么用AI的?

他们把AI当成一块“磨刀石”

你的思想、你的观点、你的风格,是那把刀。刀钝了,没灵感了,用AI磨一磨,让它帮你找到新的角度、梳理混乱的逻辑、提供丰富的佐证。但最后,挥刀砍柴的,还得是你自己。

把控“咒语”(Prompts)的艺术,远比选哪个工具更重要。你给它一句“帮我写个广告”,它给你一堆垃圾。但你若对它说:“你是一位资深的品牌文案,现在要为一款面向Z世代年轻人的无糖气泡水写一篇小红书推广笔记,风格要俏皮、多用emoji,突出‘好喝不胖、熬夜刮油’的卖点,并设计三个互动话题。” 你看,它给你的东西,质量是不是天差地别?

AI能帮你完成80%的体力活,但那决定成败的20%的灵魂——你的独特视角、你的情感温度、你的文字节奏——AI给不了,也永远给不了。

所以,别再问“哪家强”了。

去试试,去玩玩,找到那个跟你最合拍的“副驾驶”。然后,握紧你的方向盘,去创作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因为,工具终究是工具。而你,才是那个无可替代的作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