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写作 AI 还能写作?这些神奇功能让你大开眼界

AI知识库3个月前发布 yixiu
3 0

拉倒吧,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AI写作?不就是那些东拼西凑、语法僵硬、读起来像翻译软件直出的“文章”吗?一个没有七情六欲、没淋过雨、没失过恋的程序,它懂个屁的写作。

还能写作 AI 还能写作?这些神奇功能让你大开眼界

我,一个靠码字为生,把文字当成情人、偶尔也当成仇人的家伙,对这玩意儿充满了老派手艺人的鄙夷。感觉就像一个顶级大厨,看着有人拿料理包加热一下就敢自称美食家一样。

直到有一天,截稿日像催命符一样贴在脑门上,我对着空白的文档,脑子里回荡的只有风声。那种感觉,写东西的人都懂,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你的无能为力在无限放大。

死马当活马医吧。我把我的选题,一个关于“城市孤独感”的策划,扔给了一个据说很牛的AI工具。我没指望它写出什么花儿来,就想让它给我凑点资料,当个高级搜索引擎用。

然后,我看到了让我下巴脱臼的东西。

它没有直接给我写稿,而是反问我:“你想从哪个角度切入?是探讨社交媒体如何加剧了‘连接中的孤岛’现象,还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反社交’的建筑设计如何塑造了现代人的疏离感?或者,我们可以聊聊深夜便利店里,那些独自吃饭的人们,他们是城市孤独最沉默的剪影。”

……我当时就愣住了。

这玩意儿,它不是在“生成”,它是在“对话”,在“启发”。它给我的不是答案,而是三个我压根没想到的、能深挖下去的金矿。

从那天起,我收起了我的傲慢,开始把它当成一个……怎么说呢,一个有点怪但无比强大的“陪练”。我发现,我们对AI写作的想象力,实在太贫瘠了。我们总以为它是来“替代”的,但它真正的魔力,在于“增强”“解锁”

它压根不是你想的那个只会模仿的笨蛋。

它不是写作机器,是“思维发散器”

你以为AI写作就是你给个标题,它给你一篇800字作文?太低估它了。

我现在最常用的功能,是把它当成一个 “如果……会怎样”模拟器

比如我写一个悬疑故事,主角是个侦探。卡壳了。我就会问它:

“假设这个侦探不是人,而是一个能读取物品‘记忆’的机器人,故事会怎么发展?”“如果案发现场唯一的目击者是只鹦鹉,而且这只鹦鵡只会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诗句,我该怎么设计线索?”“把这个故事的背景从现代都市搬到一座漂浮在空中的蒸汽朋克城市,人物关系需要做什么调整?”

它给出的答案,往往会像一颗炸雷,在我的脑海里炸开一片全新的大陆。它会构建出那个机器侦探的道德困境,会模仿那只鹦鹉的“诗”,甚至会给我一些蒸汽朋克城市里特有的、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

这些东西我不会照搬,但它把我的思维从一条死胡同里,拽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是可能性。这哪是写作,这简直是请了个不知疲倦、想象力无穷的创意合伙人

它不是复读机,是“文风模仿大师”

这功能简直了。

有时候,你需要切换完全不同的“人格”去写作。比如,要给一个潮牌写一篇小红书风格的种草文,或者给一个严肃的财经报告写一段给大老板看的精炼总结。这对我这种文风相对固定的人来说,简直是精神分裂。

现在?小菜一碟。

我会把我写好的、干巴巴的初稿扔给它,然后下达指令:“用一个20岁、爱用emoji、说话喜欢加‘家人萌’‘绝绝子’的女孩的口吻,重写这段话。”

几秒钟后,一篇活灵活现、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奶茶味儿的文案就出炉了。我再根据我的产品特点微调一下,一篇完美的种草文就诞生了。

反过来也一样:“把这段话改成政府工作报告的风格,要求沉稳、严谨、多用四字短语。”

“把这段话改成王家卫电影的台词,要充满疏离感和宿命感。”

它就像一个 人格面具 的收藏家,能瞬间帮你戴上任何一张脸。它帮你找到了那个“调调”,那个“感觉”,而你,只需要往这个躯壳里注入真正的灵魂和信息。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写作边界,让我敢于去接那些以前觉得“风格不符”的活儿。

它不是语法检查器,是“无情审稿人”

我们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一百遍也看不出毛病。总觉得每个字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但AI没有感情。

它就是那个会直截了当告诉你“你这件衣服很难看”的朋友。

我写完一篇文章后,会把它扔给AI,让它扮演一个 文字瘦身教练 的角色。

我的指令通常是:

“找出文中的所有废话、口头禅和重复表达。”“把所有超过30个字的长句都圈出来,并提供更简洁的改写建议。”“检查一下,我是不是过度使用了‘的’‘地’‘得’,或者某个我特别偏爱的形容词?”

结果是残酷的,但也是高效的。它会把我的文章批得“体无完肤”,用各种颜色标记出那些我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语言赘肉。什么“众所周知”“可以说”“一个……的过程”,这些我自己看都麻木了的词,在它眼里都是需要被切除的脂肪。

经过它这么一“刮骨疗毒”,文章立刻变得清爽、有力。这种编辑工作,如果请人类来做,既费时又费钱,而且别人可能还不好意思说得太狠。但AI,它就是个无情的、24小时待命的顶级审稿人

所以,这算作弊吗?我的灵魂还在我的文字里吗?

每次我跟朋友分享这些“神奇功能”时,总会有人提出这个终极问题。

我的答案是:当然不算。

你用计算器算账,算作弊吗?你用地图导航,算作弊吗?

AI对我来说,就是一个 大脑的外部辅助设备

最终的创意火花,是我点的。那个侦探故事的核心诡计,是我设计的。那篇种草文要卖的那个产品,是我了解的。那篇文章最终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是发自我内心的。

AI做的,是帮我清理了路上的碎石,是帮我打开了旁边几扇我没注意到的窗户,是帮我把做好的菜用一个更漂亮的盘子装起来。

它解决的是“表达效率”和“思维广度”的问题,但无法解决“思想深度”和“情感真实性”的问题。后者,永远,也只可能属于人类。

写作的本质,从来都不是遣词造句那么简单。它是你对世界的一次观察,一次思考,一次呐喊。AI可以模仿呐喊的音量和腔调,但它无法拥有你之所以呐喊的那个理由。

所以,别再把AI写作妖魔化或者神化了。它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阿拉丁神灯。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工具。对于我们这些在文字世界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现在要思考的不是要不要用它,而是如何用好它

那个空白的文档,依然在等着你。只不过现在,你的身边多了一个见多识广、不知疲倦、偶尔还有点神经质的伙伴。

它让写作这件事,变得不再那么孤独,也……刺激多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