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我太懂了。多少个夜晚,为了挤那么几百几千字,抓耳挠腮,一杯又一杯咖啡续命。有时候,写着写着就钻牛角尖了,结构乱七八糟,逻辑狗屁不通。想改,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改到最后,反而丢了最初的那点意思。
然后呢?然后就遇上了这些所谓“AI软件写作辅助”的东西。刚开始,我是真有点不屑的。觉得,嗨,机器人写的东西,能有什么“人味儿”?不就是堆砌词藻嘛。但架不住好奇心,也架不住实在太累了,总想找点省力的法子。就试了。
结果嘛……怎么说呢,真不是一上来就“哇塞,神了!”没那么夸张。但用着用着,你就会发现,这家伙,有时候还真有点门道。它不是个能自己跑全程的选手,更像你的副驾驶,或者更贴切点,你的起跑器,你的放大镜,甚至是你的过滤器。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提速。是把那些重复性高、耗时但创造性相对较低的环节,给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了。
你想啊,有时候写文章,最难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那个开头。或者给一个主题,你需要快速发散出几个不同的角度。又或者,你写了一大段,需要一个精炼的总结。这些点上,AI这玩意儿,确实能助力不少。
给它一个简单的关键词或者主题句,让它生成几个开头段落的备选?妙得很。它给的可能不完美,甚至有点生硬,但它提供了一个起点,一个跳板。总比你对着光标干瞪眼强吧?至少,它打破了那个可怕的空白。
再比如结构。有时候脑子里想法一堆,乱七八糟的,像一团毛线。你把主要的点输入进去,让AI帮你梳理一下,搭个框架,列个提纲。它给出的结构,可能不是你最终想要的,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骨架。你可以在这个骨架上填充,去修改,去调整顺序。这比你自己从零开始搭,效率高多了。它帮你省去了最初的“理线”时间。
还有写初稿。有时候,你心里大概知道要说什么,但就是懒得、或者说没精力去把那些点一个字一个字地铺开。给AI一些核心信息,让它先“胡诌”几段。嗯,“胡诌”这个词可能有点贬义,但有时候它确实是基于概率和语料库的“编织”。但往往,就在它那些看似平淡甚至有点模板化的文字里,可能会给你新的启发。或者至少,它帮你完成了第一遍的文字输出,你只需要拿着这个半成品去修改、删减、增补,去注入你的思想和你的风格。这可比从零开始写,速度快了不止一点点。
想想以前,为了写一个产品的不同宣传语,得想破头,改了又改。现在呢?给AI一些核心卖点和目标受众,让它生成个几十上百条变体。然后你再从中挑选、润色。这个过程,简直是效率飞升。它把你从那种机械性的文字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一部分。
更不用说基础的校对和润色建议了。虽然它发现不了所有错误,也给不出真正高级、有灵性的修改,但它能帮你检查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错别字,甚至指出某些句子可能不够流畅。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远在线的初级编辑。在你眼睛已经看花的时候,它的存在,挺有价值的。
所以你看,我的感受是,AI写作辅助,它首先是个工具。非常纯粹的工具。它提供的是能力增强(augmentation),而不是替代(replacement)。它把我们从某些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思考、构思、形成独特的观点、注入情感、打磨文字的韵律和表现力。
它能帮你快速生成骨架和基础血肉,但那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那份只有你才有的人生阅历带来的洞察,那种能让文字跳跃起来的个性和灵魂,抱歉,AI现在还给不了。它写出来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对”的,是“通顺”的,甚至是“全面”的,但往往缺乏那种触动人心的深度和温度。那种读了会让你“嗯,就是这个味儿!”的感觉,那种藏在字缝里的潜台词,那种只有经历过、感受过才能流淌出来的真实。
我的工作流程现在变成了:先用AI快速生成一个框架或者初稿(如果需要快速启动的话),或者让它帮我发散思路,搜集信息。然后,我大量地介入,去重塑结构,去改写句子,去加入我的观点和经历,去调整语调,去注入情感,去删掉那些AI痕迹过重、过于模板化的表达。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迭代、再创造的过程。AI是那个起点或者加速器,而我,才是那个决定最终作品的雕塑家。
就像相机发明了,画家并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重点。计算器发明了,数学家也没失业,他们去研究更复杂的算法和理论了。AI写作辅助的出现,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未尝不是一次类似的契机。它逼着我们去思考,我们作为“人”的写作者,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如果信息整合、逻辑梳理、基础文字组织这些事情AI就能做得不错,那我们独特的地方是什么?是深度思考?是独特视角?是情感共鸣?是语言的艺术性?
我觉得是全部。是那种混合着理智与情感,基于真实生活,带着个人烙印的表达。是那种能够穿越屏幕,触及读者内心的力量。是那些字里行间藏着的故事,流淌的温度。这些,目前的AI,给不了。
所以,我现在看待AI写作辅助,就像看待一把新式的锤子,或者一台更快的搅拌机。它能让我的活儿干得更快,更省力,处理掉那些枯燥的环节。它确实提升了我的创作效率,这是实打实的。但它并不能帮我完成那个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思考和感受,以及将这些独特的东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最终,文字有没有力量,能不能打动人,核心价值在哪里?说到底,还是你,还是你脑子里想的、心里感受的那些东西,和你有没有那个本事,把它们真诚地、巧妙地转化成文字。AI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工具。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也就是生成一堆无趣的、缺乏灵魂的文字垃圾。选择权,或者说,主导权,永远在你手里。而那份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嗯,也还在。只是,它可能转移到了更高阶、更考验智慧和情感的层面。挺好的,逼着我们去成长,去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