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这活儿,有时候真让人抓狂,特别是脑子跟浆糊一样搅不开的时候。Deadline 像催命符一样吊在你脖子后面晃悠,屏幕上文档还是空白一片,或者写了几行字就卡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词形容,就他妈是“绝望”。我猜你们多少也有过这经历吧?
以前吧,遇到这种情况,除了硬着头皮熬,还能咋样?拼命刷微博,看知乎,翻书,希望能撞上点灵感。现在不一样了,出了个新鲜玩意儿叫AI 写作工具。听着挺玄乎,刚出来那会儿,大家都在传,说这玩意儿能 彻底解放双手 , 分分钟生成万字长文 ,把写作者们都给干 失业 。我听着心里直犯嘀咕,真有那么神?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也 上手折腾 了好几个。
你说排行榜?哎哟喂,这东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市面上工具一大堆,有名的没名的,吹得一个比一个响。但用下来发现,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 顶尖 ”货,用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甚至还不如某些名不见经传的 小家伙 来得顺手。再说,你用它来写啥?写诗歌?写研究报告?写个小红书笔记?不同的需求,趁手的工具真不一样。哪有什么 万能钥匙 啊。
非要让我这个(姑且算个)文字工作者,聊聊我的个人体验,或者说,我最近觉得用着还算顺当的几类AI 工具?那我就掰扯掰扯。
第一个呢,有点像个 万事通 。就是那种大家最常接触的,能写各种东西,从写封邮件到写个推广文案,甚至编个小故事它都敢尝试。这类工具名字就不提具体了,反正市面上这类通用型 AI挺多的。你问它啥它都回,看着好像很厉害。但我的感受是,它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是 平的 ,就像流水账,或者那种中学作文的标准范式,一点 棱角 都没有。词儿是那么些词儿,句子也通顺,但就是没 生气 ,没你的 味道 ,更别提什么 独创性 了。我尝试让它写点带 情感 、带点 个人色彩 的东西,得,写出来的跟机器人报菜名似的,尬得我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
所以,这类通用大模型,我的用法主要是拿来搭框架。比如要写个长文,我先跟它说清楚文章结构,要包含哪些点,它能很快给我一个大纲。这个大纲嘛,通常比较 普通 ,甚至有点 陈词滥调 ,但至少它帮你破冰了,给了你个 起点 。再者,有时候卡在某个地方,不知道 怎么往下接 ,扔给它看看,它给几个候选项,可能其中有一个就能 启发 我。但要指望它直接出文? 想都别想 !你得拿着它给的草稿,一个字一个字地 魔改 ,把那些“AI味儿”特别浓的句子全部 打碎重塑 ,把那些大而无当的空话换成 具体的细节 ,把平铺直叙的叙述变得 有波澜 。说白了,它就是个 初级劳动力 ,干点 粗活 还行, 精细活儿 还得自己来。
还有一类呢,我觉得相对实用一点,是那些更聚焦的工具。比如专门写营销文案的。这种工具通常内置了很多模板,针对不同的场景,比如电商商品描述、朋友圈广告语、短视频脚本钩子啥的。你给它产品特点、目标人群,它能快速生成几十个不同版本的文案。这里面大部分可能也挺 烂 的,但架不住它 量大 啊!就像在沙子里淘金,你总能筛出几个 看着还行 的,甚至偶尔能冒出一两个 眼前一亮 的。这种工具就非常适合那些需要 快速产出 、 频繁测试 文案的场景。它不要求文笔有多么 高深 ,要的是效率和多样性。你用它写完,再 稍微润色 一下,加点 人情味儿 进去,就比纯 AI 生的好用多了。这种工具更像一个 智能助理 ,帮你把那些重复性的、需要大量排列组合的活儿给干了。
再说说那种润色和校对工具。这个我觉得特别值得推荐!写完文章后,自己读总是容易忽略一些问题,比如语病啊、错别字啊、句子不通顺啊、标点符号用错啊。这种AI 工具就像一个一丝不苟的编辑,虽然它可能不懂你的 深层含义 ,但它在 语法 、 用词 、 结构 这些 基础层面 上,确实能帮上大忙。它能帮你检查出很多你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还能给出一些 改进建议 ,比如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会不会更简洁?这个词是不是用得不太准确?当然,它给的建议也不是百分百对,有时候也挺 蠢 的,但作为一个辅助检查的手段,它真的能 大大提升 你文章的规范性和可读性。特别是那些 非母语 写作者,或者赶时间来不及细细推敲的时候,用它过一遍,能 避免 很多低级错误。
还有些工具,是针对创意激发的。你扔给它一个概念或者几个词,它能给你 发散 出很多相关的点、 联想词 、甚至 完全不搭边 但可能给你 灵感 的东西。这种工具我觉得很有意思,它不像前几种那样追求“写完”,它更像是你的一个陪聊对象,你的思维弹射器。当你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的时候,跟它“聊聊”,看看它能抛出什么 奇奇怪怪 的点子,说不定哪个点子就像 火星 一样,瞬间把你 点燃 了。它提供的不是 成品 ,而是可能性,是未加工的原料。
所以你看,说“排行榜”真没啥意义。硬要排,我觉得得看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想找个 快速 生成 大量内容 的,比如做自媒体、搞短平快营销,那那些垂直领域的文案生成器或者能快速重组信息的通用工具,可能比较实用,能省力。但记住,别指望它能 写出花儿来 ,它就是个 体力活儿 的替代品。
如果你是写 需要深度 、 有思考 、 带情感 的文章,比如评论、故事、随笔,那AI 目前还完全 替代不了你 的 思考 和 感受 。那些通用 AI只能作为 辅助 ,帮你 理理思路 、 搭个架子 、 查查资料 (虽然它有时会一本正经地 胡说八道 )。它更像个 笨拙的学徒 ,你能从它那里获得一些 基本的 、 规范的 东西,但 灵魂 还得你自己赋予。这个时候,能帮你 激发灵感 、或者精修语言的工具,反而更有价值。
别把这些AI 工具看得太 神秘 或者太 无所不能 。它们说到底,是基于 大数据 和 算法 搞出来的玩意儿。它们能模仿人类的语言模式,能快速 整合 和 重组 已有的信息,但它们没有意识,没有情感,没有真正的生活经历。它们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平均值,是无数人类表达的 最大公约数 。那种 独特的 、 闪光 的、带着强烈 个人印记 的文字,AI 是写不出来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我用这些工具,更多是把它们当成一个提效的手段,一个辅助思考的伙伴。当我觉得累了,脑子转不动了,或者需要快速搞定一些 格式化 、 重复性 的内容时,它们能帮我一把。但写那些真正需要 走心 、需要 创意 、需要 观点 的东西时,我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大脑和手指头。那种对着屏幕,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看着文字在指尖下慢慢成形,最终表达出你 心里真正想说 的东西的 成就感 ,是任何 AI 都给不了的。
所以,如果你问我“编辑推荐”哪个AI 工具最好?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失望。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以及你愿意花多少心思去驾驭它。别让工具牵着你的鼻子走,你是 使用者 ,不是它的 复制机 。用它来拓展你的能力圈,弥补你的短板,而不是让它 限制 你的 想象 和 创造力 。它再牛逼,也是个 工具 ,别忘了谁才是真正拥有那颗 会思考 、 会感受 的 大脑 。是你,也只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