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智能AI写作评测:这款地方特色创作工具的实际效果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玩意儿是嗤之以鼻的。智能AI写作?还地方特色?怕不是又一个贴金的噱头,想借着“文山”这两个字蹭一波热度吧。毕竟现在AI写作,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写出点人味儿的,凤毛麟角。更别提地方特色这种需要深入了解地域文化才能驾驭的东西了。

朋友硬要我试用,说他们单位采购了,让我给评估评估。没办法,盛情难却,就抱着“看看这玩意儿能有多离谱”的心态打开了界面。界面倒挺简洁,几个选项,什么“自动生成”、“主题创作”、“诗词生成”之类的。我直接选了“主题创作”,输入“文山三七”,想看看它能整出什么幺蛾子。

文山智能AI写作评测:这款地方特色创作工具的实际效果

结果,出来的东西,让我有点意外。它没像那些通用AI一样,直接堆砌三七的药用价值、种植方法,而是用一种比较…怎么说呢,比较接地气的口吻,讲了几个关于三七的民间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一个彝族老药师,用三七救人的故事,写得还挺有画面感,什么老药师满是皱纹的脸庞、三七根茎的泥土气息、病人的痛苦呻吟,都写出来了。虽然文字还略显稚嫩,但已经能感受到那种扎根于当地的文化气息了。

当然,这玩意儿也不是完美无缺。我试着用它写一篇关于文山美食的文章,结果就有点差强人意了。它知道文山有酸汤鸡、岜夯鸡,也能罗列出一堆食材,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就跟美食百科全书一样,干巴巴的,毫无食欲。缺少那种对食材的敬畏,缺少那种对味道的记忆,缺少那种一口下去,幸福感爆棚的真实感受。

我觉得,这个AI写作工具的优点在于,它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历史、传说、民俗方面,能够收集到一些相对真实的地方素材,并且能够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能得益于它背后庞大的文山本地知识库。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对情感和细节的捕捉能力。它能告诉你酸汤鸡的配料,但它无法告诉你,那一锅翻滚的酸汤,是如何在寒冷的冬天,温暖一家人的胃和心。

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山智能AI写作评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好或者不好。它更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徒,有一些天赋,但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学习。它能帮你收集资料,帮你搭建框架,甚至能帮你润色文字,但是,它无法代替你思考,无法代替你感受,无法代替你用文字去传递那种独一无二的情感。

真正好的文章,是需要用时间和经历去打磨的。是需要用真心和热情去浇灌的。是需要你亲自去感受文山的阳光、雨露、泥土、人情,才能写出来的。AI可以辅助创作,但它永远无法取代人。

总而言之,这款文山智能AI写作工具,作为一个地方特色创作工具,还是有一些亮点的。但它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写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它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真正成为文山文化传播的一份力量。希望它以后能写出更多充满人情味儿,充满烟火气的文章,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

我个人觉得,对于那些想了解文山文化,或者想创作与文山相关内容的人来说,这款工具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来使用。但是,千万不要指望它能帮你完成所有的工作。最终,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深入了解文山,去感受文山,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毕竟,文字是有温度的,而这温度,只能来源于人的内心。

所以,如果你问我,这款工具的实际效果如何?我的回答是:它值得尝试,但不要过分依赖。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它能帮你打开一扇窗,但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走进去,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