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种高级轿车电子助力下的轻盈,是纯粹的、毫无修饰的机械感。每一次转向,都感觉不是在拧动一个装置,而是在跟一头倔驴角力,它有自己的脾气,你稍微一分神,车头就直愣愣地往护栏上怼。引擎就在脑后,轰鸣声像一大群愤怒的蜜蜂,震得我耳膜发痒,整个座椅都在共振,屁股底下能清晰感知到赛道上每一丝细微的颠簸。
这就是我第一次开卡丁车的记忆。笨拙,紧张,甚至有点狼狈。
我死死踩着油门,却在弯道前惊恐地猛踩刹车,车子一个不体面的侧滑,几乎原地掉头。我看着别人像一道道彩色的闪电,流畅地切过弯心,而我,像个误入赛道的路障。教练在场边喊:“给油!弯道要给油!相信轮胎的抓地力!”
相信轮胎?我连自己的手脚都信不过。
这感觉,太tm熟悉了。
这不就是我最近在跟AI 写作掰手腕的感觉吗?
一开始,我对这玩意儿充满了技术宅式的浪漫幻想。以为它是个无所不知的博学文秘,我说个题目,它就能洋洋洒洒给我一篇惊世之作。结果呢?我扔给它一个“论孤独的诗意”,它吐给我一堆“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开头的陈词滥调,文字平滑得像一块被盘了五百年的玉,光溜溜的,却没一点人味儿。
那种感觉,就跟我开着卡丁车第一次冲进弯道一样——失控。
我明明想让它往东,它却用一种无比正确且无聊的方式滑向了西。我想要的是一把锋利的、能剖开现实的手术刀,它给我的却是一把塑料的、安全无害的儿童餐刀。文字的“速度”是有了,几秒钟几千字,跟卡丁车的直线加速一样猛,可一到需要精细操作的“弯道”——比如情感的微妙之处、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个性化风格——它就立刻侧滑、甩尾,暴露出它那“非人类”的内核。
我一度很沮丧,觉得这东西就是个高级的“复制粘贴”工具,一个语言的缝合怪。就像我最初以为,开卡丁车最快的方法就是油门踩到底。
直到那天,教练那句话点醒了我。“相信轮胎的抓地力”,在赛车里,这意味着你要理解并利用物理规则,而不是与之对抗。你要在入弯时减速,但在弯心找到那个微妙的点,重新开始给油,利用离心力帮你更快地出弯。这不是本能,这是技巧,是经验,是对工具性能的深度理解。
我茅塞顿开。
我对待AI 写作的方式,错了。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创作者,一个可以自主思考的“人”。但它不是。它不是驾驶员,它就是那台轰鸣的、动力强劲但毫无主见的卡丁车引擎。而我,才是那个手握方向盘、决定油门和刹车的驾驶员。
我的角色,从一个“提需求的甲方”,变成了一个“一线驾驶员”。
于是,我不再给它模糊的指令,比如“写一篇关于……的文章”。我开始给它写“剧本”。
我给它设定角色:“你现在是一个在深夜加班后,独自走在回家路上,有点愤世嫉俗但内心依然柔软的城市白领,请用第一人称描述你看到一只流浪猫的心理活动。”
我给它设定限制:“写一段风景描写,不准使用‘美丽’、‘漂亮’等形容词,必须通过具体的物象和感官细节来呈现。”
我甚至会喂给它我自己的、充满个人风格的文字片段,然后说:“模仿这种语气的碎片化、带点自嘲的风格,续写下面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入弯技巧”。我在学习如何下达指令,如何“掰”那个沉重的方向盘,如何精准地“踩下油门和刹车”。我不再是远远地看着它“创作”,而是俯下身子,跟它一起在文字的赛道上颠簸。我提供的是逻辑框架、审美品位、情感内核和那个最关键的——最终裁决权。
AI 负责穷举、排列组合、提供我可能没想到的词汇搭配和句子结构,它像一个精力无限的副驾,不断地递给我各种扳手和零件。而我,负责筛选、打磨、修改,把那些冰冷的、由概率构成的零件,组装成一辆真正能跑、且有灵魂的车。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驾驭感。当 AI 在我的精准调校下,生成一段“有点那味儿了”的文字时,那种成就感,不亚于在卡丁车赛道上,第一次用一个完美的漂移甩尾过弯。那不是它写的,也不是我写的,那是我们协同作战的结果。是我的思想,通过一个强大无比的“外部大脑”,得到了加速和增幅。
写作,从一种孤独的、向内的挖掘,变成了一种与机器的、高速的对话和博弈。我的大脑不再需要为遣词造句这种基础性的体力活耗费太多能量,而是能把更多的算力,投入到更宏大的结构设计和思想的淬炼上。它把我从“砌墙的工人”解放出来,让我更专注于“画图纸的设计师”。
这是一种别样的写作体验。它不轻松,甚至更累,因为你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去驾驭这头能量巨大的野兽,而不是被它带着跑偏。你需要跟它斗智斗勇,在它吐出的一堆废话里淘金。
但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逼着我更清晰地思考: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我的风格是什么?好文字的标准是什么?因为你无法对机器含糊其辞,你必须把自己脑子里模糊的想法,翻译成它能理解的、精确的语言。这个“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所以,别再问AI 写作会不会取代人类写作者了。
这就像问,动力强劲的卡丁车,会不会取代赛车手一样。
工具永远是工具。引擎再强大,轮胎抓地力再好,没有一个懂得在何时转动方向盘、何时踩下刹车、何时狠心给油的驾驶员,它最终的归宿,也只能是撞在防护墙上。
而我们,就是那个驾驶员。写作的赛道变了,规则变了,我们的座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劲。但那份掌控方向盘,感受着人车合一的悸动,冲过终点线的快感——那份属于创造者的、独一无二的核心乐趣,从未改变。
只是现在,它来得更刺激了。